第41章 绣针落处见真章(1 / 3)

加入书签

腊月的寒风像钝刀子,刮得人脸上生疼。

姜芸站在合作社仓库门口,望着眼前这片被赵德顺以“维修”

为名拖延了整整半月的场地,指尖无意识地在冻得硬的棉袄袖口上划着圈。

仓库门锁锈迹斑斑,门缝里钻出股霉味,几只麻雀在房梁上扑棱棱飞过,留下几粒灰白的鸟粪,像嘲弄的斑点。

“芸丫头,真要今天?”

周建军搓着手哈着白气,女儿晓雅抱着个针线篓站在他身后,小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

她手里攥着块刚绣好的小手帕,针脚细密,是姜芸新教的“套叶针”

“县长十点就到。”

姜芸声音很轻,却像块沉甸甸的石头砸在地上。

她回头,身后是合作社的“主力军”

——二十几个学员,穿着浆洗得白的蓝布衫,怀里抱着绣绷、丝线,紧张得手心冒汗。

聋哑女孩小满站在最前面,眼神像淬了火的针,专注得让人心头烫。

她指尖捏着根绣针,针尖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闪着一点微弱却坚定的光。

赵德顺是踩着点来的。

他披着件半新的军大衣,肚子腆着,脸上挂着惯常的、自以为高深莫测的笑,身后跟着个缩着脖子的村会计。

“哟,这么热闹?”

他大嗓门一开,惊飞了房梁上的麻雀,“准备得不错嘛!

不过这仓库……”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手指头在锈锁上敲了敲,“修葺款还没批下来呢,急啥?”

姜芸没接话,只是平静地抬手,指向仓库侧面。

那里,几根新搭的竹竿上,晾晒着学员们刚完成的绣品——手帕、围裙、几幅简单的花鸟小品。

丝线在寒风里轻轻摆动,像凝固的彩虹。

阳光艰难地穿透薄云,落在那些细密的针脚上,竟也映出几分温润的光泽。

“赵村长,”

姜芸开口,声音不大,却压过了风声,“这些绣品,是学员们熬了十几个通宵赶出来的。

供销社等着要,县里也等着看。”

她顿了顿,目光直直地看向赵德顺,“场地的事,您总说‘再等等’。

可这绣品,等不了;学员们的饭碗,更等不了。”

赵德顺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没想到姜芸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点破。

他清了清嗓子,正要作,远处传来一阵汽车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盖过了风声。

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卷着尘土,在坑洼的土路上颠簸着驶来,最后稳稳停在合作社门口。

车门打开,先下来的是公社的李主任,满脸堆笑地拉开了后车门。

一个穿着深灰色中山装、头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下了车,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晾晒的绣品上。

他身后,跟着个扎着羊角辫、穿着红色小棉袄的小姑娘,约莫七八岁,手里捏着个塑料卡,亮粉色,边缘已经有些白。

“县长!

县长您辛苦了!”

赵德顺脸上的倨傲瞬间消失,换上了谄媚的笑,小跑着迎上去,腰弯得像只煮熟的虾米。

县长姓林,没理会赵德顺,径直走到晾晒的绣品前。

他拿起一条绣着兰草的手帕,指腹轻轻摩挲着细腻的丝线,眉头微微舒展。

“针脚不错,很扎实。”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

“这是学员们才学了半个月的手艺。”

姜芸上前一步,声音平稳,“她们大多没摸过针,现在能绣出这样的活儿,全凭着一股子韧劲。”

林县长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学员们。

晓雅鼓起勇气,往前迈了一小步,把手里的手帕递过去:“县长叔叔,这是我绣的。”

林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