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拆古绣夹层得日记民国绣娘的秘密(1 / 5)
文化馆修复室的空气里浮动着樟脑与旧丝线的微尘气息,日光从高窗斜切进来,落在姜芸面前的绣绷上。
那幅《清明上河图》局部苏绣,在她指尖下已渐渐褪去百年沧桑的枯槁。
虹桥部分的丝线,经过她无数次用灵泉浸润的指尖抚过,重新焕出温润的光泽,仿佛时光的褶皱被小心翼翼地熨平。
“姜丫头,这‘虹桥’的波纹,你用的‘虚实乱针’真是绝了!”
李老站在一旁,老花镜后的眼睛满是惊叹。
他看着姜芸手中细如毫的绣针在绷面上轻盈跳跃,残破的丝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重新编织出汴河上流动的光影。
“这修复的手艺,连省里那些老专家怕是都自叹不如啊。”
姜芸没有抬头,只是极轻地“嗯”
了一声。
她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针尖与丝线之间。
每一次落针,都伴随着灵泉微弱的脉动,如同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搏动。
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鬓边那几缕新生的白在日光下格外刺眼。
修复古绣的代价,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在她身上刻下印记——每一次灵泉的催动,都像是在燃烧她本就所剩无几的生命之火。
就在她即将完成虹桥最后一处细微破损的修复时,指尖突然触到了一丝异样。
不是丝线的柔韧,也不是绣布的经纬,而是一种坚硬的、被丝线严密包裹住的凸起,就藏在虹桥桥墩最繁复的针脚夹层深处。
“李老,”
姜芸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她停下动作,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处凸起,“这里……好像有东西。”
李老凑近了,眯起眼,顺着姜芸指尖的方向仔细看去。
他调整了一下眼镜的角度,又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屏息凝神地观察了足有半分钟。
“真是奇了!”
李老猛地抬起头,语气里充满了震惊与不解,“这夹层……是刻意留出来的!
针法极其隐蔽,用的都是最细的丝线,颜色又与底色几乎融为一体,若不是你修复时摸到,简直难以现!
这古绣里……竟然藏着东西?”
姜芸的心跳骤然加。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中浮现,与之前空间里那个震动木盒的细节瞬间串联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异常沉稳:“李老,这古绣是您亲自接手保管的,您看……”
李老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这绣品本就命悬一线,若不是你,半年后怕就彻底毁了。
既然现了这夹层秘密,又是在修复过程中,咱们就当是为了彻底还原它的历史价值,打开看看!
我作证,你只管小心动手。”
有了李老的应允,姜芸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她拿起一把最小号的、锋利如薄刃的绣花剪,屏住呼吸,将绣绷调整到最合适的角度。
日光灯下,她额角的汗珠滚落,滴在绣绷边缘的木框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剪刀尖极其谨慎地探入那处被精心隐藏的夹层缝隙。
丝线在剪刀的轻微触碰下出几不可闻的“嘶啦”
声,像是在无声地抗议。
姜芸的手稳如磐石,每一次剪切都精准无比,只挑断那些包裹着夹层的、早已老化脆弱的丝线,绝不伤及内里可能存在的任何东西。
时间仿佛凝固了。
修复室里只剩下剪刀开合的细微声响,以及两人屏住的呼吸。
终于,随着最后一根包裹丝线被剪断,夹层被小心翼翼地掀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姜芸放下剪刀,用指尖轻轻探入。
触感冰凉而坚硬,是一个被油布严密包裹、约莫手掌心大小的长方形物体。
她屏住呼吸,捏住边缘,极其缓慢地将其从丝线的牢笼中抽了出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