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墨斋思道(1 / 3)
一进书店,浓郁的墨香混着旧纸特有的干燥气息便萦绕鼻尖,连空气都似慢了几分。
柜台后,戴方巾的老者正低头用毛笔批注书卷,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
声,在安静的店内格外清晰。
岩耕走向书架,指尖轻轻拂过一排排典籍的封皮,目光不自觉落在几本印着“儒修”
字样的着作上;慕秋瑾则跟在他身侧,随手翻看着旁边的散修游记,眼角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店内动静——既防有人偷听,也怕错过关于迷雾丛林的讯息。
指尖触到一本《儒修炼气杂谈》时,岩耕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黑风沼泽的第二个前哨点:那时他们从赵坤三人的储物袋中翻出《浩然筑基诀》《文心诀》与《养气篇》,翻看后才算对儒修有了粗略了解。
儒修并非像寻常修士那般单纯吸纳灵气、运转经脉,而是将圣贤书中的道理、处世的准则,通过日复一日的诵读与践行,慢慢淬炼成体内的“浩然之气”
;再将这股气灵活融入功法与法术,以正气驱动术法威力,以信念稳固自身修为,哪怕遇到心魔干扰,也能凭这股正气守住心神。
可越琢磨,岩耕心中的疑问便越多:这“浩然之气”
刚正凛冽,与人族修士谈之色变的“煞气”
看似截然相反,却又有着相似的“锋锐”
——两者皆是能直接作用于心神、深刻影响战力的特殊气息。
若说从外界汲取的煞气易侵蚀头脑、让人堕入魔道,那若是自己一点点养成的“气”
呢?会不会也有失控的风险?他忽然想起曾听鼓老提及的“战意”
“剑意”
“刀意”
等概念,那些不正是修士以自身意志为根基,历经无数次战斗与感悟,凝练出的独特战斗意识?只是修士若想养成独属于自己的“意”
很难,非常难!
千万人里未必有一个。
如此说来,儒修的浩然之气,或许也是一种“意”
,一种以圣贤道统为骨、以自身信念为魂的“正气”
。
尤其《文心诀》中“以气定心”
的法门,让岩耕格外在意——他一直想完善、继续开《玄黄清心咒》。
那咒法虽能静心定神、缓解灵力紊乱,却少了几分刚猛之力,遇到高阶心魔时总显得力不从心。
若能将浩然之气的“正”
融进去,让清心咒既有道家的宁静澄澈,又有儒家的刚正不屈,说不定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可遗憾的是,仅凭那三本不够完善的典籍,根本不够支撑这个想法。
岩耕轻轻叹了口气,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了敲——他心里一直藏着个更大的念头:修士修炼,终究不能只靠学别人的功法、法术,总得构建适合自己的体系。
就像搭房子,得先备好足够的“砖瓦”
,也就是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功法见闻,才能按自己的需求,搭建出最适合自己的“法术体系”
。
可眼下,他关于儒修的“砖瓦”
实在太少,那三本书不过是儒修浩瀚典籍中的一角,连撑起“地基”
都显不足。
“在想什么?”
慕秋瑾见他盯着书架出神,指尖还无意识地摩挲书页,便凑过来轻声问道。
岩耕回过神,指了指架上的儒修典籍,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传音道:“在想。
儒修也是一条正统的修炼之路,我们多了解学习一些,或许能与我们道修取长补短,以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修炼体系。
毕竟功法法术,终究是适合自己的才最好,盲目照搬别人的,走不远。”
慕秋瑾了然点头,刚想再说些什么,恰好柜台后的老者抬眼扫来,目光在两人的灰布衣裙上停顿片刻。
慕秋瑾立刻接过话茬,笑着朝老者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