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油灯新政(1 / 2)

加入书签

腊月里杀猪分肉的油脂香气尚未完全散去,那凝脂般的猪油便被各家各户珍重地储存起来,成为未来一年里灶间点灯、锅中烹炒的依仗。东塘村的夜晚,也因此比往年此时亮堂了不少,家家窗口透出的那一点昏黄光晕,似乎也带上了几分年节残留的暖意与富足。

然而,这由薯渣养猪带来的“油水”,很快便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工坊内,为了赶制开春的丝线订单,也为了让“妇农会”的成员们能在夜间多些时间学习李青禾编写的粗浅农书、或是跟着略通文墨的钱周氏认几个字,李青禾特意允许,每夜可点两盏油灯,延长一个时辰。可这猪油灯一点起来,不过片刻,工坊内便弥漫开一股浓重呛人的黑烟,伴随着油脂燃烧时特有的、略带焦糊的腥气。灯火本身也因其烟尘而显得昏暗跳跃,不够稳定。一夜下来,不仅熏得人鼻孔发黑,咳嗽连连,连那新缫的丝线、誊写的纸张,都仿佛蒙上了一层油腻的薄灰。

周娘子一边擦拭着被熏得发粘的纺车部件,一边咳嗽着抱怨:“这猪油灯,亮是比豆油亮些,可这烟也忒大了!熏得人眼疼,东西也遭殃。”

李青禾深陷的眼窝在跳跃的油烟灯影下更显幽深。她默默看着那盏不断吐出黑烟的油灯,目光又扫过被熏得微微发黄的农书纸页,以及姐妹们被油烟呛得发红的眼睛。光明的代价,不应是污浊与不适。

她想起早年随父行医时,曾在北方某地见过一种油,色泽清亮,燃烧时烟气极淡,似乎是用某种植物的籽实榨取而成。并非猪油这般荤腥厚重,也非豆油那般烟气浓浊。只是当时年幼,未曾深究。

“此油非猪油,亦非豆油。”她嘶哑开口,打断了周娘子的抱怨,“需寻他法。”

第二日,她便遣人四处打听,附近可有能榨取清亮灯油的作物。很快,消息反馈回来,邻县有种植一种名为“油菜”的作物,其籽粒黑褐,专门有油坊收购,用以榨油,其油既可食用,亦可点灯,只是价格比猪油、豆油昂贵些许,且榨取工艺要求更高,出油率反而不如豆油,故而未能普及。

李青禾未有犹豫,立刻让周娘子支取工坊款项,派人火速前往邻县,不惜重金,购回数斤上好的油菜籽,并详细询问了榨油之法。

油菜籽买回,粒粒饱满,黑亮有光。接下来的尝试,却并非一帆风顺。工坊没有专业的榨油工具,只能因陋就简。先是将菜籽用小火慢炒,至香气逸出,然后用石臼小心舂碎,再上石磨研磨成粗粝的酱状。接着,将这菜籽酱放入垫了厚麻布的木框内,上覆木板,再压以重石。

初始,只是渗出些许浑浊的油星。众人心下忐忑,以为失败了。李青禾却不为所动,命人不断添加重物,增大压力。如此压榨了整整一日,直到那麻布被浸得油亮,金黄色的、清澈透亮的油液,才开始顺着预设的木槽,一滴、一滴,继而汇成细流,缓缓流入下方承接的陶罐中。

那油色,纯净金黄,宛如琥珀。气味清香,带着一股植物特有的芬芳,全然没有猪油的腥腻与豆油的浊气。

取一盏小陶碟,倒入少许新榨的菜籽油,以棉线为芯,点燃。

霎时间,一朵清亮、稳定、呈橘黄色的灯花,安静地绽放开来。火光比猪油灯更为明亮,却毫无黑烟!只有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些许青气,以及那缕缕清芬的油香,弥漫在空气中。灯光下,人的面容清晰可见,丝线的光泽、纸上的墨迹,都显得格外分明,再无那层恼人的油腻与昏黄。

灯花清亮无烟!

工坊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周娘子凑到灯前,仔细看了又看,甚至用手在火焰上方试探,果然没有丝毫烟尘沾手。“神了!真的一点烟都没有!还这么亮堂!”

当夜,工坊的夜校便换上了这新榨的菜籽油灯。两盏灯置于屋中,竟将整个工坊照得亮如白昼,却又空气清新,再无往日乌烟瘴气之苦。姐妹们围坐灯下,纺线的纺线,看书的看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