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御稻疑云(1 / 2)

加入书签

“赔银课艺”

的风波随着三十名学徒的满载而归而渐渐平息,东塘工坊那间临时学堂也恢复了往日的缫丝嗡鸣。

二百两窖银的缺口如同一个隐痛,提醒着李青禾技术推广之路并非坦途,然张大户那句“值当”

的慨叹,却也如暗夜微光,让她深陷的眼窝里多了几分沉静的坚毅。

工坊的运作重新步入正轨,桥市税银在缓慢积累,妇农会的田亩在精心照料下长势良好。

就在这看似复归平静的初秋,一日黄昏,县令竟微服而至,只带了一名贴身长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工坊院内。

他未着官服,神色间却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凝重与谨慎。

李青禾将县令引入内室,屏退左右。

县令并未寒暄,从怀中取出一个不过寸许见方、以明黄锦缎紧密包裹的物事,其材质与颜色,已让李青禾瞳孔微缩。

县令将其置于桌上,动作极其轻缓地揭开锦缎,露出里面一个精巧的紫檀木小盒。

打开盒盖,内衬亦是明黄软绸,上面静静地躺着三粒稻谷。

这稻谷与寻常所见迥异,粒形稍长,色泽玉白,隐隐泛着一种温润的光泽,仿佛内蕴精华。

“青禾娘子,”

县令压低了声音,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此乃宫中流出的‘御稻种’,据闻产量、口感皆非凡品,乃圣上亲阅之珍物。

此番流出……机缘巧合,详情不便多言。”

他指了指那三粒稻谷,声音几不可闻,“仅此三粒。

上峰密令,着可靠之人试种,观其性状,验其真伪,记录详实。

本官思来想去,唯你此处,既有精耕细作之能,又有缜密记录之习,更兼……口风严谨。”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青禾:“此事关乎重大,成则或有大益,败亦不可声张。

此三粒种,便托付于你。

如何培育,全凭你决断,只需将过程、长势、收成,一一密报于我。”

宫中流出‘御稻种’,试种三粒!

李青禾枯槁的脸上看不出情绪,她目光落在那三粒仿佛承载着千钧重量的稻种上,深陷的眼窝里波澜涌动。

御稻?宫中?密令?这些字眼距离东塘村的田埂何等遥远,此刻却以一种不容拒绝的方式,落在了她的掌心。

她没有询问来历,也没有推脱责任,只是缓缓伸出手,用那布满茧疤的指尖,极其轻缓地、如同触碰朝露般,拂过那三粒珍贵的种子。

然后,她收回手,对着县令,郑重地点了点头,嘶哑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民妇,领命。”

县令深深看了她一眼,不再多言,重新将木盒盖好,裹上锦缎,放入怀中,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去。

室内只剩下李青禾一人,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去的、混合着县令身上淡淡墨香与那御稻种难以言喻的、清冽气息。

她静立片刻,然后转身,取来一个全新的、未曾用过的白陶小钵,用沸水反复烫洗,又置于灶上小火烘干。

接着,她选取工坊库房中品质最上乘、筛得最细的壤土,用新制的竹筛再过一遍,方才小心填入陶钵中。

她未曾假手他人。

亲自去溪流上游人迹罕至处,取回最清澈的活水,静置去其寒气。

然后,她才再次取出那三粒御稻种。

播种之时,更是慎之又慎。

她用竹镊子夹起稻种,在微温的清水中浸泡片刻,然后依照脑中构思过无数次的方法,以等边三角之位,轻轻按入陶钵湿润的细土之中,覆土薄如蝉翼。

这白陶钵被她置于自己居室窗下,此处日照充足,却又能避过午后最烈的直射。

她仿照育养最娇贵蚕种的规矩,以极细密的素纱,为这陶钵缝制了一个罩笼,既透气,又可防雀鸟虫蚁侵扰。

自此,李青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