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稗饼赈北(1 / 2)

加入书签

识字夜校破了胡账房的秤杆伎俩,此事如同一声春雷,在东塘村乃至周边乡里炸响。

往日里那些觉得捏笔杆子无用的村人,如今也悄悄备起了炭条草纸,趁着夜色钻进那土窑。

张寡妇更是成了众人请教的对象,走路时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李青禾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深陷的眼窝中并无太多得色,只将那夜校的课程,又悄悄添了些实用的文书格式与更复杂的演算。

然而,还未等这识字算数的好处被更多人消化,一场来自远方的灾厄阴影,已随着干燥的北风,悄然迫近。

时值深秋,本该是收获归仓、准备冬藏的时节,北地数州却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噩耗,通过官道上来往行商愁苦的面容、以及偶尔出现的零星流民,隐隐传递过来。

朝廷虽已下令调拨钱粮赈济,然远水难解近渴,灾情如火。

这一日,天色灰蒙,寒风料峭。

李青禾正在工坊内与周娘子核计今冬棉布的出货量,一个半大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手里紧紧攥着一小卷用油纸包裹的物事。

“李……李娘子!

有个不说话的叔……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孩子将油纸卷递上,脸上还带着奔跑后的红晕。

李青禾接过,入手微沉。

她挥退那孩子,走到僻静处,展开油纸。

里面并无书信,只有一小把干枯黄、几乎揉碎的稗草,以及一枚边缘已磨得光滑的旧铜钱。

铜钱上,似乎还沾着些许北方特有的、带着碱味的尘土。

是沈明远。

他虽未留下一字,但这把来自灾区的稗草与这枚沾着风尘的铜钱,已胜过千言万语。

他在示警,亦在传递一个信息——朝廷必将大规模采购赈灾粮,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责任。

李青禾捏着那把毫无营养价值、通常只用作牲畜饲料甚至灾荒年间迫不得已才食用的稗草,深陷的眼窝里目光锐利起来。

她立刻召集工坊所有核心人手,甚至请来了村中几位长者。

“北地大旱,饥民待哺。

朝廷不日必将广购赈灾粮。”

她嘶哑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紧迫感,“然远途运输米麦,损耗巨大,且易霉坏。

需一种耐储存、易搬运、能果腹之物。”

她将手中那把稗草举起:“此物,遍地可有,产量极高,平日贱若尘土。

然,若将其磨成细粉,炒熟,加以少许盐份,压制成坚实厚饼,以火焙干,可久存不坏,虽粗粝,却能活命!”

制稗饼赈灾!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

稗子这东西,确实不挑地,河边滩涂、山间荒地都能生长,以往除了喂牲口,大多任其自生自灭。

若真能制成耐储的干粮,确是赈灾的良法!

“立刻行动起来!”

李青禾毫不迟疑,“周娘子,你带人,动全村妇孺,去收集所有能寻到的稗子,无论新旧,按质论价收购!

王寡妇,你去组织人手,清理所有石磨,日夜不停,将稗子磨成细粉!

张嫂子,你带一队人,负责搭建临时灶台,准备大锅,负责炒制稗粉!”

命令一道道出,整个东塘村如同上紧了条,瞬间高效运转起来。

妇人们挎着篮子,奔向田间地头、沟渠河滩,搜寻着那些往日无人问津的稗穗。

孩子们也跟在后面,小手灵活地采集。

石磨隆隆响起,褐色的稗粉如同流水般被磨出。

巨大的铁锅内,稗粉在高温下翻炒,散出一种独特的、略带焦糊气的谷物香气。

李青禾亲自监督关键环节。

她让人在炒熟的稗粉中调入细细的盐末,又加入少量研碎的干薄荷叶,既能略微调味,亦可清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