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书院青袍(1 / 2)
中秋圆宴上那掺杂着泪水与诗韵的复杂情绪,如同被夜风卷走的薄雾,随着翌日工坊照常响起的织机与缫车声,渐渐沉淀为心底一抹深色的印记。
日子依旧在忙碌与算计中向前滚动。
然而,一份来自县学书院的正式聘书,却再次打破了东塘工坊惯常的节奏。
这一次,前来送聘书的并非衙役,而是书院山长身边一位衣着整洁、举止得体的老仆。
他手持一个颇为考究的木匣,在村正赵守业略显复杂的引路下,再次踏入了东塘工坊的院子。
工坊众人见这阵仗,不由停下手中活计,好奇地张望。
老仆径直走到正在检视新缫丝线的李青禾面前,恭敬地行礼,然后打开木匣。
匣内并非银钱,而是一份用工楷端写、盖着书院朱印的聘书,以及一叠折叠得整整齐齐、质地细腻的青色布袍。
“李娘子,”
老仆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山长与县尊大人有感于娘子于农桑实务之精通,授业传艺之热忱,更兼品性高洁,泽被乡里。
特此联名聘请娘子,为县学书院‘实务讲席’,不日便可开课,专授农桑稼穑、百工技艺之实学。
此乃书院特为讲席所备青布儒袍,虽非生员正服,亦显尊师重道之意,望娘子勿辞。”
实务讲席!
青布儒袍!
周围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
周娘子手中的梭子差点掉落,张寡妇瞪大了眼睛,连一向沉稳的王寡妇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书院讲席!
那是何等清贵的身份?虽无品级,却代表着官学与士林的认可!
更何况,还有这身象征着读书人身份的青色儒袍!
这对于一个乡野妇人而言,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殊荣!
所有目光都灼灼地聚焦在李青禾身上,充满了激动、羡慕与期盼。
村正赵守业在一旁,脸上更是堆满了与有荣焉的笑容,仿佛这荣耀也有他一份。
李青禾沉默着。
她先是用那枯槁的、沾着些许丝絮的手指,轻轻拿起那份聘书,目光扫过上面褒扬的语句与那方鲜红的书院印鉴。
深陷的眼窝里,看不出是喜是悲。
然后,她的视线落在了那叠青袍之上。
那袍子是上好的细棉布所制,染成一种沉稳的、介于蓝与绿之间的青色,颜色均匀,质地柔软,与她身上粗糙的、洗得白的短褐形成了鲜明对比。
袍服的形制是文人常穿的直裰,虽无刺绣纹饰,却自有一种简洁雅致的风范。
她伸出手,并未立刻去拿那袍子,而是用指腹,极其缓慢地、轻轻拂过袍服的表面。
触手光滑,带着新布特有的挺括感,与她日常所穿粗布的涩滞截然不同。
那抹青色,在她看来,并非荣耀,更像是一道无形的、划分阶层的界限。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她的反应,等待着她欣喜若狂,或是感激涕零。
然而,李青禾只是那样默默地抚摸着那青袍,良久,良久。
终于,她收回手,嘶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山长与县尊大人厚爱,民妇……感念于心。
实务讲席之聘,若有益于学子,民妇愿尽绵薄之力。”
她答应了!
众人脸上刚露出喜色,却听她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回那青袍上:
“然,此袍……”
她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最终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却清晰,“民妇乃耕种劳作之人,下田缫丝,穿不得这般齐整体面的衣衫。
短褐利落,沾泥染尘,方是本色。”
说着,她竟未再看那青袍第二眼,只是将那聘书重新放回木匣,然后亲手合上匣盖,将其推向那老仆方向些许,嘶哑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