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印祸突来(1 / 2)

加入书签

“青禾”

清凉膏借着行商之力,名声不胫而走,其清润止痒、消暑提神的效用广受赞誉,连带着东塘工坊与李青禾本人在左近州县的口碑也愈响亮。

那钤在粗陶盒盖上小小的朱红“青禾”

印记,竟成了品质与效验的保证,求购者往往认印不认人。

工坊日夜赶制,仍时常供不应求,那瓜籽油与薄荷的融合,俨然成了工坊继布匹、丝线、藏冰之后,又一桩惹人艳羡的兴旺营生。

然而,树大招风,名高引谤。

这红火的景象,终究引来了意想不到的祸端。

这一日,工坊内众人正如同往常一般,熬油的熬油,捣薄荷的捣薄荷,分装膏体、钤盖章印,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忽然,院外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衙役特有的威严呵斥声。

几名身着皂衣、腰挎铁尺的官差,面色冷峻地径直闯入,为一人手持一份盖着朱红大印的文书,目光扫过院内惊愕的众人,厉声喝道:“谁是主事李青禾?”

李青禾心头一沉,放下手中活计,缓步上前,深陷的眼窝里波澜不惊,嘶哑应道:“民妇便是。”

那衙役展开文书,朗声宣读。

原来,竟是州府那家原本包销瓜籽油的药铺,一纸诉状将东塘工坊告到了县衙!

状告其“私刻印信,擅制药膏,淆乱市肆,触犯医药律例”

状词中言道,瓜籽油虽可入药,然工坊所制“清凉膏”

,未得官药局核准,未由注册药师监制,却私钤“青禾”

印记,公然售卖,此乃僭越之举,形同私药。

依本朝律例,私制、私售药物,轻则罚没,重则杖刑。

“人赃并获,还有何言?”

衙役指着那满桌满架、印着“青禾”

小印的清凉膏,以及那枚作为罪证的石刻小印,冷声道,“县令大人有令,即刻查封所有涉案膏体及印信,罚银十两!

限三日缴清,不得延误!”

此言一出,工坊内顿时鸦雀无声,众人脸上血色尽褪,如遭晴天霹雳。

周娘子身子晃了晃,几乎站立不住。

张寡妇欲要争辩,却被李青禾一个眼神制止。

李青禾心中霎时间明镜也似。

那药铺起初包销瓜籽油,乃是看中其药效,可独家用于配制其自家药膏,利润独享。

如今见工坊自行制膏,不仅不再供给他们原料油,这“青禾”

清凉膏之名更是声名鹊起,直接冲击了其自家类似药膏的销路,如何能不眼红嫉恨?此番告,名为守法,实为打压,断工坊之财路!

“民妇……领罚。”

李青禾垂下眼帘,嘶哑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她示意周娘子去取工坊账上银钱,又让人将现存的所有清凉膏及那枚小印悉数交出,由衙役贴条封存。

十两罚银,对于刚有起色的工坊而言,并非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这“私制药膏”

的罪名一旦坐实,日后工坊再想涉足此类物事,便是难如登天。

一股沉重的阴霾笼罩在工坊上空。

罚银缴讫,衙役离去后,工坊内一片愁云惨雾。

众人皆愤懑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律法如山,那药铺钻的正是这个空子。

然而,事情竟在此刻出现了转机。

次日黄昏,一名身着常服、作仆役打扮的男子悄然来到工坊,指名要见李青禾。

他未多言语,只谨慎地递上一封未曾署名的便笺。

李青禾展开一看,字迹是熟悉的县令笔迹,内容却极为简短:

“膏乃日用香氛,非关医药。

弃印,易名‘青禾香膏’,其效自述,勿涉‘疗、治’字样。

市肆货殖,非药局所辖。”

寥寥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