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风道经济(1 / 2)
依照李青禾“棉田南,桑园北,风道隔两界”
的规划,东塘村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田地调整。
村南向阳的坡地尽数划归棉田,棉农们虽需费些气力迁移,但想到日后日照无忧,通风畅快,皆无怨言,干劲十足。
村北的沟谷坡地则连片植桑,丝户们精心照料,桑树长势愈喜人。
而在那南北之间,一道宽阔的缓冲地带被刻意留出,依着地势蜿蜒,如同一条天然的绿色疆界。
此即“风道”
。
其初衷,是为阻隔棉絮南飘北扰,畅通气流,使棉桑各得其所,互不相犯。
风道既定,初时无人觉得有何特别。
不过是一片闲置的土地,长着些杂草灌木,除了偶尔有风穿过,并无大用。
村民们忙于各自田亩,对此并未过多留意。
然而,李青禾却未曾忽略这片看似无用的土地。
她时常独自漫步于风道之中,目光掠过那些自生的草木,枯槁的脸上看不出情绪,深陷的眼窝里却似在衡量盘算。
万物皆有其用,此地既不宜棉桑,或可另寻他途。
一日,她蹲下身,捻起一株野生薄荷的叶子,指尖揉搓,一股清凉辛辣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驱散了周遭几只飞扰的小虫。
她目光微凝,若有所思。
翌日,她便让周娘子从邻近镇上的药铺,设法购回一批薄荷根茎。
药铺掌柜只道是寻常药材,清热解暑,并未多想。
李青禾召集工坊人手,宣布了一项新的指令:将购回的薄荷根茎,分栽于风道沿线。
“栽薄荷?”
张寡妇有些不解,“娘子,这薄荷虽有些气味,种这许多作甚?难不成工坊要改行开药铺?”
李青禾并未多解释,只嘶哑道:“此物气味特殊,或可驱避蚊虫,于棉桑皆有益处。
且此地闲置,种些东西,总好过荒芜。”
众人虽不甚明了,但对李青禾的判断已近乎盲从。
于是,工坊众人又投入到风道的开垦之中。
她们清除杂灌,翻松土壤,将一株株带着清冽气味的薄荷根茎,仔细地栽种下去。
春风夏雨,薄荷的生命力极为旺盛,不过一季,那原本荒芜的风道,已然被一片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薄荷所覆盖。
植株高及膝部,枝叶繁茂,微风拂过,便掀起层层绿浪,一股股强烈而清凉的香气随之弥漫扩散,笼罩了整个风道,甚至隐隐飘向南边的棉田和北边的桑园。
奇妙的变化随之生。
往年夏日,棉田桑园里蚊虫滋生,扰人扰蚕,今岁却明显见少。
尤其是那恼人的蚜虫、飞蛾,似乎极不喜这薄荷气味,竟远远避开了这片区域。
棉株桑叶受损减少,长势更佳。
棉农丝户们这才后知后觉地体会到栽种薄荷的好处,纷纷称奇。
转眼到了盛夏,薄荷进入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药效最佳的季节。
李青禾命人收割风道内的薄荷。
工坊众人齐上阵,镰刀挥舞间,浓烈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收割下来的薄荷茎叶堆积如山,绿意盈盈,香气袭人。
接下来便是处理。
李青禾早已打听清楚,药铺收购薄荷,需经晾晒或阴干。
她指挥众人,将新鲜薄荷仔细摊放在工坊院内特意清扫出的晾席上,置于通风阴凉处慢慢阴干,以最大限度保留其精油与药效。
一连数日,工坊院内都弥漫着这独特的清凉香气。
待薄荷干透,小心捆扎妥当,李青禾便让周娘子带着几个得力人手,押着这一车车干薄荷,送往州府最大的药铺。
药铺掌柜验看货物,见这批薄荷干品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纯正,杂质极少,竟是上等货色,远胜寻常山野所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