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御赐匾额(1 / 2)

加入书签

李青禾因力竭晕厥,在床榻上昏沉了整整一日一夜。

郎中诊脉,只道是忧思过度,心力交瘁,需静心调养。

工坊众人皆悬着心,周娘子更是寸步不离,悉心照料。

然而,就在她昏睡之际,那批由她耗尽心神缫出的“九里不接”

的极品生丝,已被快马加鞭送往州府织造局。

经层层严苛查验,其品质之佳,远预期,竟真被列为当年岁贡之选,直送京师!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比马匹更快的度传回县城,顿时引起了轰动!

一介乡野工坊,妇人主事,竟能产出贡入宫廷的丝线!

这不仅是李青禾一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县境前所未有的光彩!

县衙之内,县令闻讯,抚掌大笑,连声道:“好!

好!

本官果然没有看错人!

此乃教化之功,政绩斐然!”

他当即挥毫,写就报喜文书,将此“祥瑞”

之事上表朝廷,字里行间自然不忘提及自己如何“慧眼识珠”

、“鼓励农工”

、“营造良境”

数月后,京师褒奖旨意并赏赐循例下达。

虽无金银厚赏,却有一面御笔亲题、内府监制的匾额,随着宣旨太监和仪仗,浩浩荡荡送至县城。

那匾额以稀有的紫檀木为底,四周雕琢云龙纹样,正中是四个鎏金大字,铁画银钩,气势非凡——

天工清韵

此乃皇帝对那贡丝“巧夺天工、清雅韵致”

的极高赞誉!

御赐匾额!

这是何等的殊荣!

整个县城都沸腾了!

万人空巷,争睹御匾风采。

县令率全县官吏,焚香叩拜,迎匾入衙,仪仗鼓乐,热闹了整整一日。

风光过后,如何安置这面代表无上荣耀的御匾,便成了问题。

按常理,此匾既因李青禾之功而得,自当悬于其家宅门楣,光耀门庭,泽被后世。

县令亦做此想,此举更能彰显他这位父母官的“教化之功”

翌日,县令便命衙役抬着那面沉甸甸、光灿灿的御匾,一路吹吹打打,送往东塘工坊。

乡民们簇拥着,议论着,羡慕着,都想看看这御匾挂在李青禾家时的景象。

工坊众人早已得知消息,激动万分,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翘以盼。

张寡妇甚至已经找好了梯子和钉子。

然而,当那耀眼的御匾被抬到院中,县令满面春风地示意衙役准备悬挂时,一直沉默地站在人群前的李青禾,却缓缓走了出来。

她经过几日调养,气色稍复,但依旧枯槁,深陷的眼窝里平静无波。

她走到县令面前,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竟撩起粗布裙摆,缓缓地、却极其郑重地——跪了下去!

“民妇李青禾,叩谢天恩,叩谢大人抬爱!”

她嘶哑的声音清晰响起,“然,此匾,民妇不敢受挂于私宅。”

全场霎时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御赐匾额,光宗耀祖的天大好事,她竟然不要?不敢?

县令的笑容僵在脸上:“李娘子,这是何意?此乃陛下隆恩,更是你的荣耀,为何不敢受?”

李青禾抬起头,目光澄澈而坚定:“大人明鉴。

贡丝之事,非民妇一人之功。

若无乡邻相助,无工坊众人齐心协力,无周娘子等人日夜操劳,更无……去岁那场大灾后朝廷官贷周转、大人您主持公道保全棉田,民妇绝无可能缫出此丝。

此誉,属于东塘工坊,属于全体乡邻,而非民妇一人独享。”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沉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民妇恳请大人,将此御赐匾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