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试大比(1 / 2)
书院农学场风波,如同一块试金石,测出了学子心性,也使得李青禾其名与其所授的稼穑之学,在县学之内引来了更多瞩目与私下议论。
那赵文瑞自那日被李青禾一番言语震慑后,虽未见得立刻洗心革面,但在学堂之上却明显沉默了许多,偶尔望向窗外那片已然瓜蔓渐绿的农学场,眼神复杂难明。
山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李青禾更添几分看重。
此事不知如何,也传入了县令耳中。
这位父母官,自御匾之事后,便对东塘工坊与李青禾格外留意,知其非寻常村妇,既有实干之才,又兼胸怀气度。
闻听书院农学场之事,他捻须沉吟片刻,心中生出一个念头。
不久,一道由县令亲笔签、盖着县衙大印的告示,便贴在了县学书院及县城四门的布告栏上。
告示言明,为劝课农桑,验核实学,特于孟夏之末,在县学农学场举办一场“农试大比”
。
凡县学子弟,皆可报名参与。
大比不考诗文经义,专考三项农事实务:一为“辨土”
,需辨识不同土壤之肥瘠特性,言其宜种何物;二为“施肥”
,需明辨各类肥料之性,知其施用之法与时令;三为“驱虫”
,需识得常见田间害虫,知晓防治之道。
县令将亲临主考,择优擢取三甲,予以嘉奖,以示官府重农务实之意。
此告一出,县内哗然。
考农事?这倒是新鲜!
士子们议论纷纷,有跃跃欲试者,觉此乃贴近民生、展现实学之机;亦有嗤之以鼻者,认为此非士子正业,徒耗光阴。
然县令亲自主持,嘉奖在前,报名者倒也络绎不绝。
消息自然很快传到了东塘村。
那些曾在祠堂蚕学班刻苦学习,后又经李青禾指点,在桑苗赊销、瓜田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坊骨干,如周娘子家的长子、张寡妇那已能独当一面的女儿,以及几位在瓜田、桑园管理中表现尤为出色的年轻后生,闻听此事,心中都不由活络起来。
他们虽非书院学子,无资格参与大比,但李青禾所授之学,他们却是实实在在学了的,且日日于田间地头实践。
李青禾得知后,深陷的眼窝里目光微动。
她将这几人唤至跟前,嘶哑问道:“你等,可想去那大比之上一试?”
几人面面相觑,既有渴望,又带怯意。
周家长子壮着胆子道:“娘子,我等……并非学子,怕是无资格……”
“县令告示,言明‘县学子弟’方可参与。”
李青禾平静道,“然,学问不止在学堂,亦在田野。
你等虽无学子之名,却已得农学之实。
去与不去,在你等本心。
若去,我便去信与山长、县令分说,只作‘观摩’,不列名次。
意在验证所学,不在虚名。”
几人闻言,眼中顿时燃起光芒。
能去那等场合,与书院学子同场验证娘子所授之学,纵无排名,亦是荣耀!
当下纷纷点头,表示愿往。
李青禾果然修书两封,一封致书院山长,一封呈送县令,言辞恳切,只言工坊有数名年轻子弟,粗通农事,慕大比之名,恳请允其旁观学习,以广见闻。
山长与县令皆知李青禾之能,对其所教之人亦生好奇,竟都准了所请,特允这几人以“农事观摩”
身份入场。
大比之日,县学农学场上人头攒动。
县令端坐主位,山长与几位县中耆老、农官陪坐两侧。
数十名报名参与的学子身着蓝衫,肃立场中,气氛庄重。
周家长子、张寡妇女等几名东塘来的年轻人,则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裳,安静地站在围观人群的最前方,神情略显紧张,却目光湛然。
第一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