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卷终结言(2 / 7)
灭亡的高卢皇家血脉,是本书设计中高卢遗族的核心领袖之一。
而粥的剧情观中,高卢似乎是当年陆地诸国当中综合国力最盛、工业体系最完善的霸权国家。
所以在我便将高卢遗族设计为握有先进技术或‘高科技’武器,但个体武力比较孱弱(这里的孱弱是对比内卫、盾卫还有金律法卫这些各国精锐)的类别。
另一边的巫王残党,霍普拉斯那边则被设计为了这一派系中屈一指的激进分子,从他暴躁易怒的性情上就能窥见一二。
他们还握有许多巫王赫尔昏佐伦传授的玄奥源石技艺。
若是设计处理得当,这些人也是能催出足以破灭城邦的强悍术法的。
这一场与境外势力的对抗,主角团能取胜的关键之前卷中语录中已经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后续那场与孔迪亚的对抗之中,其实在列夫子爵身死之前,也就是孔迪亚‘认怂装孙子’的那段时间里,大家应该就能窥见德雷克破灭对方的思路了。
以皇室想要收回三四集团军军权的想法为切入点,引动乌萨斯最大的一股力量入局,借皇室的力量约束限制孔迪亚的同时,却又不主动压死对方,始终留有一定的余地,诱导孔迪亚做出退让的抉择,并趁虚而入,剪除了孔迪亚的许多羽翼。
最终,伴随着列夫子爵的身死,孔迪亚自知无路可退不得不起反叛,但之前的退让已经给了德雷克趁虚而入剪除羽翼的机会,导致自己能调动的集团军军力大大减少。
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要德雷克等人不犯严重的战略错误,孔迪亚就只剩下兵败身死的结局。
至于孔迪亚为什么不趁着自己对第四集团军掌控力尚在的时候抓紧时间起事,一部分原因是德雷克和黑蛇那时候刻意放松了对孔迪亚的胁迫——阿尔伯特的那批第四集团军特供军备被塔露拉缴获之后,如果德雷克等人硬上,是可以单靠这一条就给孔迪亚定罪的。
但他们却‘淡化’了此事,从而让孔迪亚产生了‘还能混下去’的错觉。
甚至连德雷克剪除他羽翼的操作,他第一时间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危机感,反而是觉得一二集团军的部队迟早要走,事后有贝加尔大公等人的帮助,他觉得自己迟早能收回这些军权的。
而另一层原因,就是孔迪亚自己也清楚,若非有大的国战牵扯圣骏堡的精力,哪怕他能动员整个第四集团军动叛乱,反叛的成功率也不足一成——上一次大叛乱已经把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孔迪亚面前了。
两个原因同时作用,导致孔迪亚错失了理论上最佳的起事机会。
最终起事之后,选择往远东缓冲地带拼命一搏的操作固然称得上果断,也是最正确的求生抉择,但反而因为这个抉择‘太正确了’,被德雷克轻易料到,并抹杀了他最后一点逃生的希望。
等孔迪亚身死,第四集团军即将迎来大规模的整肃,斯城内外再无任何事情可以威胁主角团的展,大事已成,斯城篇的故事也就彻底结束了。
当然,在这个篇章之中,作者还额外花了一些笔墨去描写炎国方向魏延吾的反应。
这部分剧情的主要作用是补充炎乌外交国情方面的设定,另一部分就是单纯想帮本书的塔子姐弥补下遗憾(我不喜欢原着的塔露拉,但对本书的塔子姐还是很有感情的)。
炎乌国情方面,正如文中所说,乌萨斯自先帝时期数次动对外侵略战争,恶名累累,说炎国不提防乌萨斯方向自然是扯淡。
但也是尾篇中所说的那个逻辑,炎国纵使提防,但这个提防的力度不可能大到哪里去的——以现实中的大毛为参考,不论是哪个时期的大毛,远东地区一直都是他们的薄弱点,乌萨斯也必然如此。
毕竟如果乌萨斯在远东的力量真够的话,血峰战争乌萨斯是不可能战败的——东国有几个陆行舰师团,能与乌萨斯这种庞然大物抗衡?
要知道粥里的乌萨斯可不是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