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云南抚仙湖深藏水底的秘密1(1 / 2)

加入书签

在云南中部,滇中群山的中间,有着一片又深又大的淡水湖——抚仙湖。

它的湖水清澈见底,能见度可达1o米以上。

“抚仙湖”

这个名字,源于一段缥缈的传说,是因为一段缥缈的传说。

然而,那“仙”

字背后,却是我们凡人无法承受的代价。

这一切的开始,都要从那个名为“俞元”

的古城说起。

“俞元”

古城一开始建立是在西汉,那时候算得上是当时滇中地区的大县。

那会儿的俞元城就挨着抚仙湖,城里商铺摆着青铜器皿和丝绸,渔民早出晚归的铜铃声能飘很远,热闹得很。

可到大约两晋南北朝时期,这座古城突然就“消失”

了。

唐以后,在史书里再也没有了它的踪影,连具体位置都成了谜。

关于俞元城具体是怎么没的,《澄江县志》的杂记里记录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自然沉降说”

说是西晋时期的一个晚上,抚仙湖边突然传来轰隆巨响。

当时有个叫李老汉的渔民正在湖边补渔网。

他眼睁睁看着湖面起了个诡异的漩涡,清水瞬间变得浑浊,岸边的树都斜着往水里倒。

李老汉吓得抱着头撩脚就往反方向跑,愣是没敢回头看一眼。

等天亮了,感觉动静没了,他试探着往湖这方走。

等他回到近处,再一看,好家伙,整座城没了!

原地就剩下一片望不到边的湖水。

更玄乎的是,后来有渔民在天气好的时候划船经过湖心,说自己隐隐约约听见水底下传来铜铃声,还有鸡鸣狗叫,似乎那座城和城里的人都还在水底下“活”

着。

第二种是“神灵惩罚说”

,听着有点像是为了劝人做好事的故事。

传说到了南朝的时候,俞元城的人慢慢变了。

街坊邻居为了一点钱就吵架、动手,当官的也不干活,净想着占老百姓的便宜。

有个开酒馆的张掌柜,为了多赚钱,往酒里兑水,有个老人来跟他理论,还被他又骂又打,县丞更过分,直接抢渔民捕的鱼,逼得好多人没办法,只能背着行李离开俞元城。

有一天,湖边来了个白胡子老道,穿得破破烂烂的,挨家挨户劝大家:“别再贪心了,好好做人,不然要遭报应的。”

可没人听他的,还有人笑他是疯子,拿石头扔他。

老道叹了口气,临走前说了句“贪心坏了人心,这水城要沉了”

,然后就不见了。

三天后,忽然天色大变了。

下起了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湖水涨得飞快。

到了晚上,闪电在天空接连不断一道一道的劈,雷声震得房子都在晃。

离地远的地儿,有人从窗户看见天上有一只巨大的手,慢慢把整座俞元城往水里按。

等雨停了,天亮了,俞元城也已经彻底没了,只有湖面上飘着几片烂掉的木头,提醒大家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城。

从那以后,俞元古城就成了抚仙湖最神秘的事儿。

唐代的地理书里还提过一句“俞元古城的旧址在抚仙湖边上”

,可到了宋代,连它具体在哪都没人知道了。

直到近代,有潜水员潜到湖里,在几十米深的地方,现了庞大的石质建筑群,有规整的石阶、残缺的柱础,还有刻着模糊花纹的石板。

人们开始相信,俞元古城是沉入湖底的。

而抚仙湖的渔民们世代敬畏的抚仙湖的“海马”

传说,是在明清县志里都有详实记载的。

道光《澄江府志》里说,湖里有像马的生物,浑身白、背带红斑,会浮出水面,见者常遇好事。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