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的传说4(2 / 2)
被动过的痕迹,盒子也是好好的,锁都没被撬过,要是有人拿了舍利,不可能这么整齐。”
也有人说:“会不会纸条是骗人的?故意逗咱们玩?”
可看这金佛、银壶,确实像是老物件。
后来专家鉴定,这些宝贝都是唐代的,连绸缎都是当时的贡品,金佛的纯度还特别高,是真真切切的老物件。
这事很快就报到了上级,没几天就来了几个戴眼镜的专家。
这些专家背着仪器在塔上塔下转了好几天,又是用探测仪扫,又是钻小孔取样,连塔基都挖了半米深,土都筛了三遍,连个碎骨头渣都没找着。
有个老专家蹲在暗室里看了半天,摸着墙说:“这暗室是当年建塔时就留好的,没有二次开凿的痕迹,舍利按理说应该在这附近,怎么会不见了呢?”
寺里的老看守张大爷看他们忙得满头大汗,端了碗茶水走过来。
“各位同志,歇会儿喝口水吧,别找了,舍利子没丢,是神柱把它收起来了。”
大伙都围过去听,张大爷坐在塔脚的石头上,喝了口茶继续说:“我爷爷的爷爷就是这寺里的看守,传下来的说法是,当年建塔就是为了镇妖,佛牙舍利是塔的‘心’,要是挖出来了,塔的灵气就散了,妖风又会起来,哪还能站这么多年?它在塔里待着,才好护着咱们大理的平安啊。”
专家们听了张大爷的故事,没说信也没说不信,但也没再接着找舍利了。
最后只把那些宝贝收走了,还特意嘱咐修缮队:“暗室原样封回去,别破坏了塔身结构。”
现在那些宝贝都放在大理博物馆里,摆放在最显眼的展柜里,旁边立着块牌子,写着“1978年千寻塔出土”
。
每天都有游客到大理博物馆,时常还有小朋友指着金佛问:“妈妈,佛牙舍利在哪呀?”
讲解员就笑着说:“它还在千寻塔里呢,跟着神柱一起护着咱们大理,等你长大了,说不定还能在塔下感受到它的灵气呢。”
老李有时候也会带着孙子去博物馆,指着展柜里的金佛说:“你爷爷当年可是第一个看见这宝贝的,那时候啊,王爷爷还差点把盒子晃散了,被队长骂了一顿……”
每次说到这,孙子都会笑得前仰后合。
崇圣寺旁边的万卷楼塔,老辈人都叫它“读书塔”
,因为夜里总有人能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
据说这朗朗读书声最早能追溯到宋代。
当时有个叫李青的秀才,家境贫寒,就借住在寺旁的破屋里,天天去万卷楼塔下读书。
李青读书特别刻苦,天不亮就去塔下背书,天黑了才回去,寺里的和尚都认识他。
那年秋天,李青进京赶考,走前摸着塔身说:“塔啊,等我回来给你添新砖。”
可他一去没了消息,有人说他病重离世,有人说他没考中羞于回来。
没过多久,夜里就有人听见塔里传出《论语》的读书声,还带着李青特有的说话结巴。
后来有人说,是李青死后执念太深,魂魄留在塔中继续读书。
到现在,还有学生考前去塔下转一圈,说“沾沾秀才的灵气”
,偶尔夜里路过,还能隐约听见几句“有朋自远方来”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