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湖南湘潭双溪村离奇诡事1(1 / 2)
湘潭西南山坳里有个双溪村,这个村子你在地图上都查不到具体坐标。
只有当地老人能说出“过三道岭、绕两重溪”
的走法。
叫双溪村,是因为有两条溪流把村子夹在中间。
双溪村的两条溪流很有特色。
东边的清溪,水浅处常年泛着冷蓝能看见卵石上的蓝绿色水苔,深处黑得像墨,扔块石头下去,都听不见石头落底的声音。
西边的浊溪又是另一个样,水色永远黄,泥沙沉在底,涨水时会卷着上游的枯枝、烂叶甚至死蛇往下冲,溪岸边的石头上,总挂着些絮状物,晒干后就硬得像塑料。
两溪在村南交汇,交汇处的石桥塌了二十年,只剩半截拱券浸在水里,石缝里长着水葫芦,开紫花时,远远看像浮在水面的血泡。
村里人从不在傍晚后靠近那片水域,也没人提修桥的事。
1983年有个外乡货郎不信邪,太阳刚落山就去塌桥边捡漂来的木箱,从此再没了踪影。
七天后,浊溪里浮起他的草帽,帽子上一大股腥甜的水味,还沾着几根细黑毛。
村子里也就大约二十来户人,村支书吴建国六十出头,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左眉上有道两指宽的疤,是1983年找货郎时被竹枝划的。
他每天清晨都会绕村走一圈,走到清溪岸边就停下,蹲在石头上盯着水里看几分钟,手上夹得香烟灰烧到很长也不抖。
有人问他看什么,他只说“看水情”
,再多问就转身走,
有次村尾的小孩陈娃追着问“是不是水里有鱼”
,他突然抓住小孩的手腕,指甲掐得陈娃哭,嘴里反复说“别问,问了溪里会听见”
,直到陈娃的妈跑来拉,他才松开手,掌心全是汗,左眉的疤涨得通红。
在1998年夏天的时候,双溪村里出了第一件让所有人记到现在的事。
那天是七月十二,入伏后的头场大雨,从后半夜开始下,雨大的砸在瓦上“砰砰”
响,像有人用石头砸门。
清溪的水涨得快,天亮时已经漫过了岸边的石头,浑浊的水流裹着树枝、杂草往两溪交汇的方向冲,出“哗哗”
的响声,村子里所有的狗都躲在窝里不敢叫。
清晨雨停后,村西头的林根不见了。
林根三十四岁,也没成家,和老母亲刘婶住在一起。
平时就靠编竹篮、竹筐拿到镇上去卖换点钱。
头天晚上,他吃完晚饭跟刘婶说,“我明天去竹林砍根壮点的竹子,编个大竹篮装红薯”
。
早上临走时他还拿了把新磨的柴刀,刀把上缠着刘婶给他求的红布平安符。
刘婶当时还叮嘱“别往竹林深处去,那边潮”
,他应了声“知道”
,就推门出去了,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见他。
刘婶在家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林根还没回家,刘婶觉得不对劲,林根平时去砍竹子从不会过两个时辰。
她先去隔壁找王桂英,王桂英是村里的妇代会主任,为人热心,听了就喊上自家男人张建军,还有另外两个邻居,一起去村西头的竹林找。
几个人在竹林外围转了一圈,都没找见人,只在靠近清溪的地方现了林根的草帽,草帽是麦秆编的,帽檐上还沾着青溪特有的蓝绿色水苔,旁边还有几棵被踩倒的竹子,竹节断口处很新,像是刚砍的。
“会不会是掉溪里了?”
张建军蹲下来摸了摸草帽,还是湿的,“雨下那么大,路太滑了。”
刘婶一听就哭了,拉着王桂英的手说“你帮我找找吧,林根不会水啊”
。
王桂英安抚了刘婶几句,让张建军去叫支书吴建国再多带点人来,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往竹林深处走。
竹林西边靠近青溪的地方地势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