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四川青城山古观夜影2(1 / 2)

加入书签

太清宫在青城山的道观里算不上最大的,但论“故事储备量”

,那绝对能排得上号。

它位于半山腰,房檐有一部分被树木遮挡,墙皮有些斑驳,台阶上长着青苔,整体看起来有不少年头了。

为啥有名?还不是因为那些“邪乎事儿”

别的道观靠香火,它靠“夜里的动静”

一会儿有人说听见念经声,一会儿有人瞅见窗台上有影子,道士们守着这些秘密,跟守着宝贝似的。

好些游客来这儿,嘴上说着看风景,眼睛都在到处瞟,心里多半在想:“今天能撞上点啥不?”

太清宫的“邪乎事儿”

里,最让人后背凉的,得数2o12年清明节那一连串怪事。

这事还得从三百多年前的一段血案说起。

顺治三年,张献忠屠四川那会儿,兵火都快烧到山门口了,那会儿观里上下慌作一团,有人劝着赶紧躲进深山,可七个道士愣是站在三清殿前没动。

领头的周住持说“三清殿是圣地,就是烧成灰,也不能让那些邪祟踏进来污了”

最后周进带着六个徒弟在殿前摆开了阵势自焚了。

兵火过后,殿前只剩一片焦黑的土地和没烧尽的经卷残片。

老辈人传,打那以后,每逢清明前后,常有人听见殿周围有念经声,像是有人在绕着殿走,“一步一声佛号,跟祈福似的”

这些老话传了几百年,似真似假,听到过的人谁也没当真。

直到2o12年4月5号,夜值道士张明远撞了个正着。

张明远那时候还是个小道士,刚入观三年,二十出头的年纪戴副黑框眼镜,看着像个学生,不爱说话,就爱琢磨经卷。

那天后半夜刚过1点,张明远在三清殿角落里打盹,迷迷糊糊间,忽然听见殿外有念经声。

听起来不是自己熟悉的观里道士念的,调子很老,慢悠悠的念着,声音一句一句往耳朵里钻。

他心里“咯噔”

一下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人也清醒了过来。

他先侧着耳朵仔细听了听,每个音都听的挺清楚,就是说不清到底是哪个字,啥意思。

张明远死死掐着自己的道袍袖口,壮着胆子挪到门边,轻轻扒开条门缝往外瞅。

这一瞅,吓得他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月光底下,七个穿着道袍的人影,正在围着大殿前的空地慢慢转着。

袍角拖在地上,没一点声响,步子齐整,一看就知道是事先排练练习过很多次。

最前头那个看着年纪最大,手里举着盏青灯,灯光不明亮,还散着淡淡的莹绿,把几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影子跟着人的走动也无声的动着。

张明远大气不敢出,扶着门框的手直打哆嗦。

那七个影子在外面绕着转了三圈,然后慢慢往殿后的竹林里走,走着走着,影子就淡了,最后连那点绿光也没了,像从没出现过。

张明远当时就这么僵在门后看着那七个道士消失,又过了好一阵才敢挪步。

第二天一早,他看着几个师兄在院子里扫地,犹豫了半天,还是把夜里这事说了。

几个师兄都不相信,笑话他是不是夜里看经看魔怔了。

张明远急得脸通红,扯着师兄要去查监控。

跟管监控的道士说了这事以后,对方脸色有点怪:“明远,你昨晚说的时间,三清殿门口的监控确定有点不对劲。”

几个人赶紧凑到观里的旧电脑前。

画面里是黑黢黢的院子,只有香炉那儿透着点微光。

突然,画面里的香炉自己转了起来。

那香炉少说也有几百斤,别说无风自转,就是几个人推都费劲。

可现在整个香炉在原地慢慢自己均转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