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江西南昌雷公坛村诅咒1(1 / 2)
在江西南昌湾里区招贤镇往西南走,翻过三座山,就到了雷公坛村。
这村子藏在个山窝里,四周是连绵的丘陵,只有一条一尺来宽的土路通往外面。
据村里的老人说,这村子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了,算到现在,有过三百年的历史。
最早来这儿定居的是姓周的三兄弟。
说是从湖南逃难过来的,看中了山窝里这片平地,还有山脚下那股常年不涸的泉水。
他们在这里砍树、开荒、盖房,慢慢就有了人家。
村子后面的山头上有块像泡菜坛子形状的巨石。
每次遇到打雷的时候,雷总是喜欢在那石头上方炸开,所以老辈人就叫它雷公坛,村子也跟着叫了这名。
三百多年来,村子里的人是靠山吃饭。
春天种水稻,秋天收玉米,山上的毛竹、茶叶、野果子,都是换钱的营生。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安稳。
村里的土坯房一家挨着一家,鸡犬相闻,邻里和谐。
在村口有棵老樟树,树干粗的要三个壮汉才能环抱住,枝繁叶茂的,像把大伞,夏天的时候,村里人都爱在树下乘凉、聊天、做针线活。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惊蛰那天,都要去后山的雷公坛烧香。
说是祈求雷公保佑,别让雷劈坏了庄稼和房子。
香是用山上的柏树枝做的,纸是黄草纸,烧的时候要念叨着“雷公老爷,保平安,风调雨顺,谷满仓”
。
这规矩传了一代又一代,谁也说不清是从哪年开始的,只知道按规矩就是这么做。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村里有了变化。
来了工作组,分了田地,还盖了小学。
年轻人开始出去当兵、上学,回来的人会讲外面的新鲜事。
但村子里的日子,还是慢悠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打雷下雨的时候,大家最多就是赶紧收衣服、关门窗,从没觉得打雷是啥可怕的事。
一直到2o世纪8o年代。
1982年夏天,是村里人记忆里第一个“不对劲”
的夏天。
那年雨水特别多,从五月到七月,几乎没怎么见过太阳。
山是绿的,墙是湿的,连人的骨头缝里都透着潮气。
出事那天是7月14日,农历六月十四。
当天天阴,闷得人喘不过气。
李家住在村子东头,三间土坯房,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
李建国在镇上的砖窑厂上班,媳妇王秀兰在家带两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刚满三岁。
那天早上,李建国去砖窑厂了,王秀兰天不亮就起来,先是喂了猪,又去菜园摘了豆角,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有点阴了。
她把豆角放在厨房的石板上,刚要生火做饭,就听见外面“轰隆”
一声雷响。
这雷来得突然,震得窗户纸都在抖。
她赶紧跑到堂屋,想把窗户关上,刚走到门口,就看见一道白光从天上劈下来,直直地落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
“咔嚓”
一声,碗口粗的树枝被劈断了,火星子溅得到处都是。
王秀兰吓得往后一躲,抱着小儿子蹲在地上。
等她缓过神来,听见大女儿在里屋哭,赶紧跑进去哄。
这时候,天更暗了,乌云像墨汁一样泼在天上,风也起来了,刮得院子里的玉米杆子“哗哗”
响。
她看这雨怕是要下大了,得赶紧把晒在屋檐下的稻谷收进来。
她把两个孩子放在里屋的床上,用被子围起来,告诉大女儿自己去收稻谷,嘱咐她看好弟弟。
自己则拿起扁担和簸箕往外跑。
刚把稻谷收进屋里,又一道雷劈下来。
这道雷没劈在树上,直接劈在了堂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