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吉林公主岭鬼楼传说1(1 / 2)

加入书签

吉林的公主岭属于吉林长春市下的县级市,按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按当地人的话来说,公主岭就是“不大不小、刚好住得惯的城”

说它小吧,走路从东头到西头,慢悠悠俩钟头也就到了。

在街上随意闲逛,说不定都能碰着小学同学他二舅。

菜市场里卖菜的阿姨能记住你爱吃哪样的土豆,公交司机见你跑两步都能多等半分钟。

说它不小吧,商场、医院、学校样样不缺,火车站每天来往的火车也很多。

当地老人们常说:“咱这城,没大城市的慌慌张张,也不似小镇子那般冷清,不烫也不凉,刚好让咱窝着过日子。”

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还跟一段历史传说有关。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的女儿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

公主去世后,其衣冠冢葬在现在公主岭区域内,又因为墓冢所在的山岭地势较高,就被当地人称为“公主陵”

后来“陵”

字逐渐演变为“岭”

,“公主岭”

之名由此而来,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印记。

而城里最出名的,不是公园不是广场,而是一栋楼———当地人管它叫。

具体位置挺好找的,就在火车站北边,东振华街汇融花园小区东边那个十字路口。

这个十字路口的三面都很热闹,唯有北侧那片空地,十七层的混凝土骨架孤零零地立着。

这座楼的官方名称“富贵大厦”

,早就被当地人给忘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人都只叫它鬼楼。

鬼楼的楼体底座是方正的裙楼,往上收窄成圆筒状,原本设计的玻璃幕墙只装了不到三层,剩下的窗洞像黑洞洞的眼,蒙着灰网。

裙楼入口处的旋转门框架扭曲着,钢筋从锈蚀的铁皮里戳出来,像断掉的骨头。

至于楼周边的环境,那就更别提了。

草长得比人高,夏天能藏野猫野狗,冬天就剩下枯枝子杵在那儿。

楼门口堆着破砖头烂木头,窗户框子歪歪扭扭挂着,晚上风刮过,吱呀吱呀直响。

有回我打车经过,司机师傅特意降了车窗,撇着嘴说:就这楼,大白天都阴气重,手机到这儿就没信号。

1995年奠基时,这里曾插满彩旗。

开商在奠基仪式上说,要让这栋楼成为“公主岭的灯塔”

现在灯塔没亮,倒成了附近居民夜里绕着走的地标。

有老人说,月亮圆的时候,十三楼的窗洞里会透出光,不是电灯的白,是蜡烛那样的黄,光还颤巍巍的,像有人在里头举着蜡烛走动。

鬼楼的传说,就是从1996年那个冬天开始的。

第一个传说是“红墙”

据说96年挖地基时,工人在地下三米处挖出过一层红土,土里头掺着碎骨,腥气冲天。

工头让往红土里掺石灰接着挖,结果第二天,新砌的地基墙渗出血水,擦了又渗,直到第七个工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红水才慢慢变黑、干涸。

后来有拾荒的老人进去,说十三楼的墙面总像没干,摸上去黏糊糊的,凑近了能闻见铁锈味。

第二个传说是“脚步声”

2oo3年,附近开修车铺的老陈,半夜去给车换零件,听见楼里有“咚、咚”

的响,像有人穿着胶鞋上楼。

他数着数,脚步声从一楼一直到十七楼,然后突然停下了。

等他壮着胆拿手电筒照,楼梯上只有积灰,连个脚印都没有。

这之后,不少人说在楼外听过脚步声,有时快有时慢,下雨天才最清楚,像踩在积水里,“啪嗒、啪嗒”

地绕着楼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