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香港九龙城寨诡异饭香1(1 / 2)

加入书签

1985年的九龙城寨,是块被香港、九龙、大陆三方推来推去不是没人想要,就是管不了的地儿。

它的特殊,是从1898年那纸《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里生出来的。

清政府租了新界给英国,却把城寨这块弹丸之地留作中国管辖。

可后来兵荒马乱的,清政府顾不上,民国政府管不了,英国政府不愿碰,它就成了地图上的盲区,三不管的飞地。

没人规划,没人审批,城寨里的房子疯了似的往上长。

194o年代逃难的人用木板搭了棚屋,195o年代新来的就在棚屋上摞铁皮,196o年代更胆大的,直接往砖缝里插钢筋,一层叠一层,最高的楼竟盖到了十三层。

楼与楼之间近得能伸手摸到对窗的锅铲,阳光要斜着才能挤进来,勉强能照亮上面三、四层。

而下面的楼层和小道,白天都浸在昏沉沉的阴影里,得靠挂在铁丝上的灯泡或家家户户门口的煤油灯,才能看清脚下的路。

这里的路是踩着垃圾铺出来的,宽的能过一辆自行车,窄的只能侧着身走。

墙角永远淌着黑水,分不清是雨水、污水还是从楼上泼下来的剩汤。

用水只有很少的几个公用的水龙头,住户要排队接水。

厕所是十几户共用的旱厕,夏天的蛆虫能爬到灶台边。

可就是这样的地方,挤了五万多人,逃难的、避债的、没身份的,像塞进罐头的沙丁鱼,在铁皮和砖瓦的缝隙里讨生活。

c区后巷的李月娥,就是这罐头里的一条。

她的家在第七栋楼的三层,其实就是个用木板隔出来的小间,十平米不到,摆了张双层床,一个汽油桶改的灶台,剩下的地方刚够转身。

灶台挨着木板墙,墙那边是开赌档的,夜里骰子声能盖过婴儿的哭声。

1985年秋,九龙城寨的雨连连绵绵的下了好几天,路上都是黏黏糊糊垃圾水。

c区后巷的7号楼三层,这几天一直有股臭味从这儿开始漫出来。

起初谁也没在意,城寨里向来不缺怪味。

垃圾站的馊臭、旱厕的骚腥、打金铺飘出的金属焦味,各种臭味混在一起。

难闻却也成了城寨日子的一部分。

可这次这味不一样。

它不飘,就贴着地面沉在那儿,往人鼻子里钻。

像是生肉搁久了捂出来的腥,又裹着点东西烂透了的腐气,闻着让人闻着就想吐。

这臭味顺着楼梯缝往下渗,门把手上、窗台上都沾着这味,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来,凑近了也能闻到,洗两遍都去不掉。

收垃圾的阿婆最先觉得不对劲。

她推铁皮车经过7号楼时,总在三层楼下停下看一看一下。

李月娥家怕是出事了。

她跟隔壁赌档的阿昌说,手里的铁钩在垃圾桶里翻得叮当响。

阿昌叼着烟,往楼上瞥了眼。

那扇用三块旧木板拼的门紧闭着,门缝里没飘出往常的炊烟,倒从门缝看到点黑,像凝固的血,味越来越重。

住在对楼的张太太,这天夜里被孩子哭醒,趴在窗台上透气,竟听见7号楼三层传来声,像有人用锅铲敲灶台。

接着是个女人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铁:阿玲,粥好了,快吃。

张太太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李月娥半个月没出门了,她那个七岁的女儿阿玲也没去学校。

前阵子她还见阿玲在巷口捡塑料瓶,辫子上扎着红绳,看见人就怯生生地躲。

第二天一早,张太太端着刚洗的菜,绕到7号楼三层。

木板门虚掩着,她敲了敲:月娥妹子?在家吗?

门开了道缝,阿玲的脸露出来。

头乱得像草,额头上沾着灰,眼睛亮得惊人:张阿姨。

你妈妈呢?张太往屋里瞅,黑黢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