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甘肃敦煌阳关鸣沙山亡灵的战歌2(2 / 2)

加入书签

在包里。

她绕到鸣沙山西侧,那里人迹罕至,黑风暴后露出不少东西。

走了半天,李娟在一处沙坳里现些骨头,是马的,旁边散落着铁箭头。

她蹲下来拍照,这时候身后的沙子塌了,露出个洞口,黑黢黢的像口井。

李娟心里一动,难道是女兵营遗址?她打开头灯往洞里照,洞不深,能看见里面堆着些木箱。

她犹豫了一下,爬了进去。

洞里干燥,弥漫着土腥味和铁锈味。

木箱都烂了,里面装着盔甲、长矛,还有几面铜镜,镜面上刻着缠枝莲纹,是唐代的样式。

她在一个木箱底现块布,烂得不成样子,但上面的颜料还在,能看出是面旗帜,绣着个“樊”

字。

李娟激动地拿相机拍照,刚拍两张,头灯闪了一下灭了。

洞里瞬间一片漆黑。

她摸出备用手电打开,吓得差点坐下。

那些盔甲不知何时被摆成了人的样子,一个个站着,长矛都对着她,像一队卫兵。

她听见咔哒声,像是盔甲关节在动。

往后退时撞在木箱上,箱子里滚出个头盔,掉在地上哐当响。

洞外传来风声,越来越大,呜呜地像无数人在哭。

李娟想往外爬,现洞口被沙子堵上了,只留条缝透进点光。

她听见洞外有脚步声,很多人,踩在沙子上沙沙响,围着洞口转圈。

接着听见说话声,很多女人的声音,叽叽喳喳的,像议论什么,又像喊口号。

李娟吓得浑身抖,掏出艾草点燃,烟气呛得她咳嗽,那些声音好像远了点。

她借着微光看那些盔甲,每个头盔里都缠着些灰白色的头,长而乱,像水草。

不知过了多久,风声停了,洞口的沙子被吹开了。

李娟连滚带爬地钻出来,回头看时,那洞又被沙子填上,像从没出现过。

她抱着那块绣着“樊”

字的布跑回村子。

回到住处展开看,布的边缘用金线绣着些小字,大部分磨掉了,还能看清几个:“河西节度……征西……归乡……”

李娟突然明白,这些女兵不是困在鸣沙山,是在等,等有人把她们的名字带回故乡。

那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见一片黄沙,很多穿铁甲的年轻姑娘在对着她笑,手里举着长矛,矛尖上挂着块布,上面绣着个“樊”

字。

风一吹,布响起来,像在唱歌,唱的是《折杨柳》。

第二天,李娟把那块布捐给了敦煌研究院。

研究员说,这是目前现的唯一一件与樊梨花女兵营有关的实物,上面的字迹印证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

李娟没说洞里的事,也没说那个梦。

只是每年清明,她都会去鸣沙山,坐在石棺材旁边,听沙子里的声音。

有时风大了,她好像能听见很多人在说话,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方言,断断续续的,像在说:“我们……到家了……”

马占元听到她说的这些,就咧开没牙的嘴笑,说:“她们在跟你道谢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