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湖南湘西赶尸匠辰州符1(1 / 2)

加入书签

古时候的辰州,到了现在就是沅陵。

位置恰好在湘西的肚子里,沅水打这儿过,拐了个弯,把城分成两半。

老辈人都说这水邪性,不但从上游漂下来木头等,时不时还会漂几个死人下来。

赶尸这行当,我们这些外人听起来觉得是个很玄乎的事,可在辰州府却不算什么新鲜事。

就像城南的王屠户杀猪,城西的张木匠打棺材,赶尸匠干的是把死人送回家的活计。

都是买卖,只不过赶尸匠打交道的都是“走不得路”

的主儿。

辰州符是干尸这行当里的金字招牌。

辰州符起源于古辰州,也就是现在湘西大部分范围。

清朝时,有文献明确记载了当时湘西人用辰州符赶尸的事。

辰州符是在黄裱纸上用朱砂画的,其字符歪歪扭扭,有的像甲骨文,有的像虫爬,与道教的符有明显区别,是当地巫傩文化的灵魂。

据说田铁武就是最后一个正宗的赶尸匠。

前几年他接受采访时掏出个布包,里面的就是辰州符,时间太久符纸都脆了。

田铁武说这符得用朱砂混糯米调糊画,糯米要头年的新米,朱砂得是辰州本地的。

别处的朱砂性子太烈,镇不住三魂七魄。

采访人问他:“这符真能让死人走路?”

老头眼一瞪:“咋不能捏?画了符,贴在额头,念句‘尘归尘,土归土,跟着铃声回家路’,尸体就能直挺挺地跟你走。”

老头停顿了下,耸耸肩膀。

“当然,你得顺着它的性子,要是生前爱喝酒,走半道还得往它嘴里抿点米酒,不然它就杵在原地不动,跟耍脾气的孩子似的。”

各行当里的规矩,向来都是老祖宗踩过坑、流过血才定下的。

木匠有木匠的规矩,墨斗不能倒着放,斧头忌劈空,说是怕惊了木头里的“灵”

屠夫有屠夫的规矩,杀猪刀沾了血,必得用灶心土擦三遍,忌在亥时磨刀,怕引“血煞”

摆渡人有摆渡人的规矩,船头不坐披女子,渡资忌收单数,说是水路阴魂多,得给阴阳两界留余地。

赶尸这行当,更是阴阳交界的诡秘,自然也有压箱底的规矩。

老祖宗传下来的,不多不少,正好四条。

一、白天歇脚,夜里赶路。

不是怕太阳晒着尸体,是夜里的“阴路”

才显形。

就是地上泛着的白气,尸体跟着白气走,不会跑偏。

据说曾经有赶尸匠贪图家属给的钱多,赶时间就白天赶路,谁想尸体走着走着拐进了乱葬岗。

第二天找着时,正跟个没埋好的骷髅头“对脸”

,据说是在“唠嗑”

,把家属吓得差点背过气。

二、不接淹死的。

水里的尸体沾了“水煞”

,上岸后总往低处窜,符纸都镇不住。

有回有位赶尸师父心软接了个淹死的。

走半道尸体挣脱符纸,控制跳进了溪沟,捞上来时手里攥着条死鱼,鱼嘴里还叼着符角,师父说那是在“示威”

三、见狗扔糯米,见人摇铃铛。

狗这东西能看见“不干净”

的,闻着尸味儿就疯,扔把糯米能挡一挡。

不是怕狗伤着尸体,是怕尸体被狗惊了,挣脱符纸乱跑。

摇的铃铛是“尸油铃”

,用七具横死的尸体熬油浸过,摇起来声音沉,活人听着怵,尸体听着“顺耳”

,跟听见喊“齐步走”

似的。

四、师徒俩赶路,师父走头,徒弟断后,中间是“货”

师父手里的铃铛节奏不能乱,快了尸体走得急,容易栽跟头。

慢了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