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南京中山陵无梁殿上的牌位(2 / 3)

加入书签

,虚掩着,门缝里透出点光——不是长明灯那种昏黄的光,是亮堂堂的,像白天的太阳。

他推开门,看见供桌前站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背对着他,手里拿着支毛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桌案上摆着盏油灯,灯芯“噼啪”

地爆着火星,照亮了旁边堆着的书稿,封面上写着“国民革命史稿”

“谁在这儿?”

陈师傅咳嗽了一声。

年轻人没回头,手里的笔却停了。

过了会儿,他慢慢转过身,陈师傅这才看清,他戴着副圆框眼镜,脸白得像宣纸,正是牌位上那个周明礼。

“快写完了。”

年轻人笑了笑,声音轻得像雪花落地,“就差最后一章。”

陈师傅往后退了半步,撞在门框上。

等他揉了揉眼睛再看,供桌前空荡荡的,只有那盏油灯还在燃着。

灯油烧得只剩个底,本来灯旁边放着的书稿变成了一堆灰烬,被穿堂风一吹,飘起来贴在周明礼的牌位上,给牌位蒙上一层薄雾。

第二天一早,陈师傅在供桌底下现了半张烧剩的纸,上面的字迹清秀,写着“1927年,南京”

后面的字被火燎了,只剩几个残缺的笔画。

他想起档案室里那本没完成的《国民革命史稿》,编撰者正是周明礼,1927年在南京遇害,书稿从此下落不明。

小吴后来又丢过两次东西。

一次是u盘,里面存着刚整理好的烈士资料,她明明记得放在口袋里,转身就没了。

第二天一早去殿里,现u盘插在周明礼牌位前的香炉腿上,里面多了三个新文件夹,名字都是她没见过的烈士姓名,连生卒年月、牺牲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

另一次是块橡皮,她蹲在地上抄牌位信息时,随手放在脚边。

等站起来时,橡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块水果糖,透明的糖纸,里面的糖是粉红色的,像颗小桃子。

她剥开糖纸尝了尝,甜得腻,突然想起资料里说,周明礼牺牲时才22岁,最喜欢吃城南的水果糖。

2o2o年春天,文物局来清点牌位,小吴跟着核对。

数到西墙第三排时,她突然停住了——最角落多了个新牌位,上面的名字是“陈守义”

,生卒年写着“1938-1951”

,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笑得一脸灿烂。

“这是谁?”

小吴问陈师傅。

陈师傅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红了眼眶,“是我哥。”

他声音有点抖,“1951年在朝鲜牺牲的,尸骨没找着,一直没立上牌位。”

那天下午,小吴在档案室翻到了陈守义的牺牲证明,泛黄的纸上写着“1951年11月,牺牲于上甘岭战役”

她把证明复印了一份,贴在新牌位旁边,刚粘好,就看见牌位上的照片里,年轻人的嘴角好像翘得更高了点。

现在网上也有无梁殿的传说,说晚上能听见有人读书,说牌位会自己光,还有人说看见过穿长衫的影子在殿里踱步。

但灵谷寺的人都知道,这些“灵异”

其实挺暖的。

周明礼的牌位总在阴雨天变热,是因为他生前有严重的关节炎,每逢变天就疼得厉害。

后来同事们回忆,他总说“等革命成功了,要在朝南的屋子里写史稿”

无梁殿的西墙,刚好朝着南方。

夜半的抄书声,其实是1987年修复殿宇时,工人在夹层里现了一叠没烧完的书稿,上面的字迹和周明礼的手稿完全一样。

专家说,可能是当年有人冒险藏起来的,只是没来得及送出。

至于多出的牌位,2o19年寺里翻修地基时,挖出过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二十多份烈士证明,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