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扬州螺丝结顶巷无灯巷(1 / 2)
扬州老城区的巷子多到离谱,横一条竖一条,挤在一块。
外边大人进去都被绕得跟个没头苍蝇似的。
本地人有时候都得凭着墙根的老槐树、门口的石狮子认路,不然也不好找到地儿。
这些巷子里最绕的人头疼的,得数螺丝结顶巷。
这巷子邪乎得很,它不是直的,走两步拐个弯,再走三步又拧一下,这地儿就跟被人拧了几道麻花似的。
这道巷子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俗称——无灯巷。
它的官方名字是螺丝结顶巷,可为啥大家都叫它无灯巷呢?这就得从它的一些奇怪现象说起了。
曾经扬州政府和个人都在巷子里安装过很多次路灯。
可每次不管用多好的灯泡,花费多少心思去布置线路,第二天路灯准坏。
不是灯泡里的钨丝莫名其妙的断了,就是灯毫无征兆地自己熄灭,拿下来检查,灯泡外观完好无损,可就是不亮。
还有,当人们晚上打着手电筒进巷子,手电筒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灭掉,等走出巷子,又立刻亮了。
虽然原因不明,但随着遇到这些怪事的人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无灯巷”
的名字就传开了。
关于“螺丝结顶”
这个名字的由来,老辈人中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螺丝结顶”
其实是“摞尸及顶”
的谐音。
清初顺治二年,清军南下进攻扬州,遭到扬州军民的顽强抵抗。
破城后,清军为了报复抵抗,也为了震慑江南。
在扬州城内进行了持续十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
这十天,扬州城里血流成河。
而这附近就是当时扬州城内最大的屠场。
特别这条螺丝结顶巷,里面的尸体一层叠着一层的往上堆,最后堆得跟屋顶一样高。
后来时间久了,这个名字从苏州本地话转普通话时,就传成了“螺丝结顶”
。
不过关于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
以前这条巷子里有个很有名的澡堂,虽说面积不大,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还是螺旋状的,在当时那是特别潮流,人们都很喜欢去这儿。
所以又有人说“螺丝结顶”
说的就是这个澡堂。
当年这巷子口没正经路牌,就钉着块破木片用红笔写了个巷名。
天天日晒雨淋的,木片膨胀裂开,上面的字都也跟着变形了,末笔拖老长,看着跟没擦干净的血道子似的。
这天傍晚收废品的老周,蹬着三轮车往巷子里拐。
车铃一声响,墙根一只橘猫受惊一下蹿上墙头。
那后腿还顺带扒下来半块砖,差点砸中车筐里的空酒瓶。
老周刚往脚蹬子使上力道往下踩,车胎突然一下,感觉像是碾过了什么硬东西。
“妈的!”
老周骂了一句,停下车查看看,是硌着块碎瓦片。
瓦片边缘还沾着点黑泥,泥里混着几根细头。
晦气。
老周飞起一脚把瓦片踢到墙根,刚直起身,就听见身后有动静。
不是风声,是“啪叽、啪叽”
的声音。
就像有人趿着湿透的布鞋在走路,一步一步从远处走来,离老周越来越近。
老周猛地回头,巷子空荡荡的。
青砖墙把最后一点阳光挡得严严实实。
巷子他那辆三轮车的影子趴在地上,被夕阳拽得老长,车把的影子歪歪扭扭,怎么看他都觉得像是个怪物在向他招手。
脚步声还在响。
老周心里毛,干脆不蹬车了,推着走。
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咕噜咕噜的动静,倒是把那脚步声盖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