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庆丰都鬼城1(1 / 3)

加入书签

丰都是中国神话传说里人死后到的地方。

在距离重庆一百多公里,紧邻长江的一个小县城也叫丰都。

不过民间更喜欢叫它“丰都鬼城”

,当地人也有叫它“幽都”

的。

传说这里是阴阳两界的界碑,活着的人踏进去,脚边就踩着黄泉路的边缘。

因为传说里人死后第一站就是到丰都报到。

在丰都景区里鬼门关、奈何桥、望乡台、十八层地狱,全都按《玉历宝钞》里的描述原样建在山坡上。

这个丰都鬼城现在可是是着名的旅游景点。

如今除了自行前往的游客,三峡游轮无论豪华的还是普通的,都会在丰都码头停上个半天,让游客上岸体验“一日游冥府”

白天看热闹的哼哈祠、天子殿、血河池、孟婆汤,扫码捐功德的电子功德箱等。

不过所有来体验鬼城的游客都是白天的一日游。

为啥呢?你去跟本地人打听夜游鬼城攻略。

本地人会翻你一个白眼:“夜游鬼城?你神经病嗦。

莫拿阳寿开玩笑。”

一、鬼城的根

根据《丰都县志》里的记载,丰都这地方的“鬼气”

是自打汉朝就有了,据说还是两个道士给带来的。

相传西汉有两个道士,一个叫王方平,一个叫阴长生。

他俩在平都山住了几十年。

平都山就是如今玉皇殿后头那片竹林子里。

这俩人待这儿,是在修炼长生术,后来白日飞升上天做神仙去了。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往山顶爬,采晨露炼药。

晚上在崖边打坐,调息吐纳。

据说他们修炼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是几块青石板拼成的台子,上面有烧火的痕迹。

石头缝里还能看到暗红色的粉末,老辈人说是那些粉末就是他们炼丹剩下的药渣。

他俩这事儿传着传着就变了味。

起初是村民觉得他们俩都是老神仙,逢年过节往山上送供品,求个平安。

不知哪年,有个大聪明就盯着“阴”

“王”

俩字琢磨。

“阴”

不就是阴间?“王”

不就是大王?俩字凑一块儿,那不就是“阴间的王”

这个说法一出来,就飞快的被传开了。

再有人上山,就不再来拜神仙,求平安了。

大家都觉得那片竹林子里藏着的是管生死的阴间之王。

到了唐宋,丰都的传说一波又一波的,越积越厚。

先是道士们背着黄布包袱,在平都山半山腰盖了道观。

他们说十殿阎罗就住在山里,还指着一块崖壁说那是“阎罗殿的照壁”

,上头天然的纹路是判官手里的笔。

每逢初一十五,观里都要敲响铜钟,钟声沉闷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村民们听见了,就赶紧往家跑,说这是“阎罗王要升堂了”

后来和尚也来了。

穿灰布僧袍,手里捻着念珠,在山脚下建了寺。

他们不讲阎罗王,讲十八层地狱,说平都山的溶洞就是地狱的入口,洞里的石笋是小鬼的手,钟乳石滴下的水是罪人的眼泪。

有个云游的老和尚,他说他能通阴阳。

他在寺门口立了块碑,碑上刻着“奈何桥”

三个大字,说人死后过了这桥,就再也回不了阳间了。

道士画的符、和尚念的经全混在了一起。

反正咱中国人讲究的是“谁灵信谁”

多是图个心安,谁都拜拜总不会出错。

所以,当地人那是初一跑道观求签,十五进寺庙烧香,怕阎罗王勾魂,还不忘专门给阎罗王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