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云南陆良——惊马槽(1)(1 / 2)

加入书签

云南陆良的彩色沙林里各色彩色沙子堆积成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

沙林往深处走,藏着条叫“惊马槽”的峡谷,邪门得很。

峡谷很窄,并排走俩人都得侧着身子,胖点的怕是得卡中间。

老一辈说,当年这儿真就只容得下一匹马过,马要是往边多走半步都得蹭掉层皮。

两边的岩石更像被什么削过一样,直上直下的,石缝里还嵌着些碎沙,风一吹就簌簌掉,看着倒像岩石在掉渣儿。

最奇的是风声。别处刮风是“呼呼”的,这儿不一样,风钻进峡谷,那声音就变了调,“呜呜~~”的,开头像谁被捂住嘴在哼,到了后半段,尾音拖得老长,又像老太太坐在门槛上哭,抽抽噎噎的。

当地老人说,那不是风在哭。早年间这儿打过仗,人死得老多,血都渗进沙子里了,风一吹,就把当年的哭声带出来了。

这地方呀,邪性。尤其雷雨天才不能去。光绪年间的《陆良州志》里写过,有支军队在这儿被伏击,全军覆没,之后每到阴雨天,槽里就传出战马嘶鸣、刀枪碰撞的声音,胆大的去看过,说岩壁上会映出人影,穿着盔甲,举着刀往死里砍。

李松是昆明理工大学地质系的,跟着导师来沙林做课题,研究沙子的形成。同行的还有三个同学:张磊、陈雪、王浩,都是被“惊马槽”的传说勾来的。他们还背来了地质锤、录音笔,还有台测磁场的仪器。

“刘师傅,真有那么邪乎?”张磊啃着面包,问雇来的向导刘老头。老刘在沙林住了一辈子,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手里总攥着根烟杆。

老刘吐了口烟圈:“三十年前,有个牧羊人赶羊进槽,赶上雷雨天,出来就疯了。见人就喊‘快跑,马踩过来了’,手里的羊鞭被攥得死紧。”

陈雪举着相机拍沙子:“不是说岩石有磁性吗?像录音带似的,把当年的声音录下来了。”

“录声音?”老刘冷笑一声,“那岩壁上的影子咋说?我年轻时见过,雷雨天站在槽口,能看见岩壁上有人影在晃,举着刀砍来砍去,影子过处,沙子都往下掉。”

李松翻着资料,上面写着惊马槽的岩石含磁铁矿,确实可能记录声波,但影子的说法没科学依据。“可能是光线折射吧,”他推了推眼镜,“沙子的颜色多变,容易产生错觉。”

王浩扛着仪器:“管它呢,进去测测不就知道了。”

他们计划在惊马槽住两晚,搭了两顶帐篷,就在槽口往里五十米的地方,旁边有块大岩石,能挡挡雨。

第一天下午没下雨,太阳把沙子晒得滚烫,踩上去像踩在暖气片上。惊马槽确实窄,最宽处不过三米,两边的岩壁陡立,颜色红一块黄一块,像被血泼过。

“这岩石确实很怪。”李松用地质锤敲下块碎石,放在仪器上测,“磁场强度比别处高不少。”

张磊往槽里走,越往里越暗,风声也变了,“呜呜”的像哭,还夹杂着“哒哒”声,像马蹄踩在沙子上。“你们听!”他喊了一声。

陈雪和王浩跑过去,果然听见了,那声音断断续续的,还有金属碰撞的“锵锵”声。“真录上了?”陈雪兴奋地举着录音笔。

老刘站在槽口没动,烟杆在手里转着:“别往里走了,天黑前得出来。”

可几个年轻人都没听,一直走到槽的最深处,那里有块凹进去的岩壁,像个天然的石室。王浩用手电筒照,岩壁上有些模糊的刻痕,像人画的画,有马,有拿刀的人。

“这是古代战争的壁画?”张磊摸着刻痕,“看来传说不是瞎编的。”

就在这时,外面刮起了大风,槽里的沙子被卷起来,打在岩壁上“沙沙”响。突然,“哒哒”的马蹄声变清晰了,还多了人喊马嘶,“杀啊”的吼声震得耳朵疼。

“快跑!”老刘不知啥时候跟了进来,拽着张磊就往外走,“要变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