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死信处理处(3 / 4)

加入书签

址。

他写了一封长信,附上那封信的复印件,详细说明了情况。

一个月后,他收到了回信。

信是赵小芸的儿子写的,说母亲去年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已经不太记得以前的事。

但收到信后,她偶尔会念叨“槐树”

“小梅”

这些词。

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老照片——槐树下,两个少女肩并肩笑着,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们身上。

陈远把照片拿给周师傅看。

老人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后突然激动起来:

“就是她!

寄信的女孩!”

“您确定?”

“绝不会错,”

周师傅指着左边的女孩,“这双眼睛,我记了四十年。”

有了照片,陈远更有动力了。

他通过社交媒体布寻人启事,寻找认识这两个女孩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周后,一个退休老教师联系了他。

“这是我学生,”

老教师在电话里说,“右边的是赵小芸,左边的是林小梅。

小梅是个苦命的孩子,父母早逝,跟着奶奶生活。

79年出国前遭遇车祸,没能救过来。”

陈远心中酸楚:“那她葬在哪里?”

“就在城南公墓,具体位置记不清了。”

老教师叹息,“多好的孩子啊,可惜了。”

带着这个信息,陈远去了城南公墓。

在管理处,他查到了林小梅的墓位——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赵玉兰(赵小芸的母亲)的墓旁边。

更巧合的是,第二天就是林小梅的忌日。

忌日当天,陈远买了一束白菊,来到林小梅墓前。

墓碑照片上的女孩微笑着,和信中的笔迹一样青春美好。

就在他放下花束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你认识小梅?”

陈远回头,看见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妇人,由护工推着。

虽然岁月在她脸上刻满了皱纹,但依然能看出照片上赵小芸的影子。

“赵赵阿姨?”

陈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妇人困惑地看着他:“你是谁?”

护工解释道:“赵阿姨今天突然清醒了,非要来给老朋友扫墓。”

陈远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然后把那封信的复印件递给赵小芸。

老人颤抖着手接过信纸,戴上老花镜。

读着读着,泪水顺着皱纹流淌:

“小梅是小梅的信”

在墓前,赵小芸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和小梅的故事。

她们是邻居,亲如姐妹,约好要一起下乡,一起考大学。

但赵小芸的父母突然决定移民美国,分别前,她们在槐树下约定,每年花开时通信。

“我去了美国后,给她写了很多信,但都被退回了。”

赵小芸哽咽道,“后来听说她出了意外,我难过得好几天没吃饭。

这些年,我总觉得自己背叛了我们的约定。”

陈远安慰道:“小梅从来没有怪您。

她在信里说,会永远等您。”

赵小芸泣不成声。

在护工的帮助下,她艰难地从轮椅上起身,亲手在好友墓前放下另一束花。

“对不起,小梅,我来晚了。”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墓前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几片花瓣轻轻落在两个老人的墓上。

回养老院的路上,赵小芸的精神明显好转,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少女时代的点点滴滴。

护工说这是她患病以来最清醒的一天。

一周后,赵小芸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她的儿子特地打电话感谢陈远,说母亲走得很平静,手里还握着那封信的复印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