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买房的想法(1 / 2)

加入书签

手里攥着快一万块的“巨款”

,这在七十年代末的华国,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干二三十年才能攒下来的数,苏禾心里又踏实又有点热。

这钱早不是一张张纸币那么简单了,更像一张能让她真正脱身的‘船票’,能载着她离开苏家,彻底过上完全属于自己的日子。

要彻底跟苏家划清界限,得有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窝,买房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她没敢声张,更没找那些明面上的中介。

把目光落在了一群特殊的“信息员”

身上,那些整天在胡同里追跑打闹、蹲在墙根看蚂蚁的半大孩子。

找了个时间,胡同口挤满小毛头,苏禾从布兜里掏出几把水果糖,玻璃纸在太阳下闪着光,甜香一下子飘出来:“谁知道哪有专门帮人找房子的叔叔阿姨,或者哪个居委会大妈消息最灵,这些糖就归谁!”

这话一出口,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叽叽喳喳跟炸开了锅似的:“我知道!

东城的孙拐子!

他专帮人倒腾房子!”

“我们胡同李大妈是居委会的,谁家要搬家、谁家房子想卖,她门儿清!”

“西头还有个王胖子,也干这个!”

苏禾笑眯眯地把糖分给大家,还额外摸出几分、几毛的零钱当“信息费”

,没费多大劲就摸来了好几个“房虫子”

和热心大妈的名字,连他们常待的地方都问得明明白白。

有了这些散在城里各个角落的“消息网”

,苏禾慢慢寻找自己的买房地图。

趁着空闲,悄悄跑遍了打听来的地方,旁敲侧击地摸行情,很快把京市不同区域的房子特点给摸透了。

先看中心城区,像东西城那些老胡同,地段金贵得很,闹中取静。

好点的四合院,或者位置不错的小倒座房,开口就得七八百往上,好的能卖到一千多。

这儿交通方便,买东西也近,胜在将来升值空间大。

这点苏禾心里门儿清,以后这些地段的房子可不是现在这个价。

再说说工厂集中的地方,比如朝阳、海淀的部分区域,大多是单位分的工人宿舍楼。

私下转个单间或小一居室,大概五六百到八百块。

邻居都是上班的工人,看着安稳,但离她常去的黑市、学校都远,而且筒子楼里人挨人,谁家炒菜放几勺盐都知道,想藏着系统的秘密可太难了。

最合她心意的,还是那些偏点但清静的地方,比如海淀靠近西山的老胡同,或者南城那些没怎么翻新的小平房,还有城郊结合部。

这儿常有独门独户的小院,或者带个小院子的老平房,价格反而便宜,四百到六百块就能拿下。

住这儿的人少,流动性也低,邻里之间没那么多往来,正好能“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

,完全符合她要低调、要私密的需求。

苏禾在心里反复掂量:工厂区是安稳,但跟住在集体宿舍似的,从苏家这个“牢笼”

跳去另一个“监视网”

,哪算自由?

最后,她心里的秤还是倾向了那些偏点但有独立空间的老房子。

“最好有个院墙,能围出自己的小天地。”

她在心里勾画着:“院子里能种点葱蒜青菜,既自给自足,又能给系统产出打掩护。

邻居越少越好,平时不往来才清净。

位置也别太偏,离主街或公交站近点,方便出门,但也别临街——吵得慌。”

这份心思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她最想要的生活:独立、能自己做主、还能藏住秘密。

这样的房子,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有私密空间,能放心用系统;小院能种东西,就算拿出点新鲜菜也不突兀;邻居少,搞点黑市交易也不怕被撞见。

当然,中心城区的好地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