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废品站(1 / 2)

加入书签

空闲时,苏禾总爱倚着窗,或者坐在书桌前,安安静静琢磨以后的路。

1976年的夏天,风里都裹着燥热。

她心里门儿清,历史的轮子正慢慢往新方向转,距离恢复高考那桩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大事,也就一年多光景了。

考上大学,肯定是跳出苏家这让人喘不过气的环境、真正攥住自己命运的关键一步,这一点没跑。

可考上之后呢?选什么专业,得好好盘算盘算。

她最大的依仗是系统,能拿出比现在好得多的东西,靠着这个,她在黑市里顺风顺水,很快攒下了第一笔钱。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路,东西哪儿来的没法说,经不起细查,而且以后政策一变,这条灰色地带的路只会越来越险,不能当一辈子的靠山。

她得为自己找条更稳、更光明正大的生财道,好实现心里最想的“躺平”

日子。

苏禾要的“躺平”

,可不是真就什么也不干,是那种能有选择权,有稳定的收入,不用为了吃饭愁,能把时间花在自己想做的事儿上。

不喜欢的人能躲开,不喜欢的事儿能拒绝,是靠自己经济和精神都独立换来的自在。

琢磨来琢磨去,苏禾把目光落在了外语专业上。

这会儿国内学外语的,特别是英语,还挺冷门,真正懂行的没几个,竞争也小。

更重要的是,她有个旁人比不了的优势,上辈子英语底子扎实!

虽说隔了这么久,有些地方记不太清了,但语感还在,基础词汇和语法框架也没散,捡起来再往深了学,肯定比从头开始容易,能省不少时间去攻别的科目。

“要是能考上外语系,”

苏禾在心里盘算,“说不定还能再学一门,比如德语或者法语……等以后改革开放了,中外往来肯定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缺翻译的人。

到时候,懂外语的指定吃香,找活儿不难。”

大学毕业以后,凭着好本事接翻译的活儿就行。

笔译能在家做,时间自由;口译挣得更多。

这种活儿不用天天坐班,钱不少拿,还全是靠自己真本事吃饭,来路干净,谁也挑不出毛病。

足够她过上衣食无忧、体面又自由的日子,正好实现“躺平”

的想法。

到那时候,系统里的东西不用再拿去卖,偶尔拿出来改善自己生活就行,不用再担风险。

这么个清楚又实在的奔头,让苏禾复习的劲儿更足了。

除了拼尽全力复习高考要考的几门课,她还挤各种零碎时间,悄悄捡起英语。

学英语不能光靠猜想,得有真凭实据的资料。

可1976年这会儿,书本来就少,外文资料更是被当成“敏感东西”

,想弄到手可不容易。

苏禾第一个想到的,是废品回收站。

那段特殊日子里,不少被贴上“臭老九”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标签的知识分子、教授,还有家底厚的老户被抄家,成堆的中外文书、旧教材、文献被当成“封资修毒草”

,一车车拉去废品站,论斤卖,等着打成纸浆。

苏禾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戴了顶旧草帽,挎着个布包,跑遍了城里几个大点儿的废品站。

顺着城郊那条满是泥坑的胡同往里走,尽头就是其中一个废品站。

跟被城里忘了似的,周围全是矮趴趴的破平房,草长得比人还高。

一靠近就闻着股怪味儿:旧纸霉的酸气、铁管子锈了的腥气,还有不知道啥东西烂了的臭味,混着土灰,吸一口都呛得嗓子紧。

老大一片露天场地,用破砖墙或铁丝网随便围了围,里面的废品堆得跟山似的:旧报纸旧书本塌成一堆,自行车架拧得歪歪扭扭,玻璃瓶罐碎得满地都是,还有好些认不出原样的破烂,凑成了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