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极高的威望(1 / 2)
但对沈少秋而言,却恰恰相反。
在策划方面,他身兼支援部的主管,这意味着无论是基层的训练安排,还是整体年度计划的制定,都由他一手掌控。
其中可操作的空间,自然不言而喻。
举例来说,他可以给改名为机场特勤队的原特别行动队多安排一些实战演练任务,借此提升这支嫡系队伍的战斗力。
而对于某些由洋人掌控的部门,沈少秋也能“贴心”
地为他们“量身定制”
一些“特别照顾”
,确保他们“满意而归”
。
至于政务层面,若是换作别人坐上这个位置,确实难有作为——毕竟财政大权并不在自己手中,想做事也难以施展。
但沈少秋不同。
他最不缺的就是资金来源。
不说刚被他收入囊中的常江集团与和记黄埔,光是白石岛上经营的赌场和jun火生意,每个月就为他带来数亿港元的稳定现金流。
颜利国不是在搞什么考核制度,想要收揽人心吗?
沈少秋打算玩得更大。
他已经在筹划一个日后在全球都普及的制度——住房公积金。
他计划为警队的华人员工设立公积金账户,同时联手世懋集团,打造专门面向警队员工的住宅项目,价格远低于市场水平。
这些房产不仅可用公积金抵扣每月按揭,甚至连付都能以工资作为担保。
只要警察买了房,就等于是加入了沈少秋的阵营,从此不再是为了警队卖命,而是为沈少秋效力。
更进一步,他还计划在这些专为警员打造的住宅区内,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警官俱乐部等设施,把整个小区的警员及其家属都牢牢绑定在他这艘大船上。
如果这套模式在警队成功推行,沈少秋还打算将它推广到港英政府其他部门,悄无声息地将整个港英体质慢慢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这正是沈少秋的明面布局,哪怕洋人清楚他在笼络人心,也拿他毫无办法。
这套玩法,在整个港岛也只有沈少秋能玩得转。
因为只有他有这个资本,可以极低利润推出大量住宅,而他本身并不依赖房地产赚钱。
在他看来,像未来的“李半城”
那样,通过房地产将全港市民牢牢绑定,迫使他们为一套房倾尽一生积蓄的做法,是一种吸血式的低端操作。
这种模式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遭遇瓶颈。
毕竟,市民的钱都拿去买房了,哪还有余力去消费其他东西?
后来的港岛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规模兴建公屋。
但相比港岛数百万人口,区区几十栋公屋无异于杯水车薪。
沈少秋认为,港岛之所以从世界级城市逐渐滑落为区域中芯,那些地产大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榨取了太多社会财富,严重削弱了港岛的经济活力。
相较之下,新加坡就是一个正面典型。
李家政权推行的组屋制度极大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得新加坡在进入新世纪后迅崛起,经济实力反港岛,成为世界级城市。
现在,沈少秋想做的,就是从警队入手,逐步将港岛市民从房地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在他看来,除了买房,还有很多领域能让港岛人愿意掏钱消费。
比如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等等。
只不过这些资源如今都掌握在洋人手中,华商只能在地产行业里内卷。
只要他能扳倒洋人势力,就可以在港岛建立一个像韩国三星那样的级企业,让全岛居民从出生到老去,全都离不开他的产业。
届时,港岛越繁荣,市民越富裕,沈少秋的财富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展之路。
对于沈少秋即将在警队推行的那套改革,港英政府里的洋人官员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