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京中来信(1 / 2)

加入书签

赵钰一句“盐太贵”

引的民间议论,虽然微妙地扭转了一些舆论风向,但并未能真正撼动盐商和其背后势力的根基。

相反,林如海感受到的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沉重。

这日清晨,林如海正在用早膳,属官便捧来厚厚一摞信函。

“大人,京城来的急递,八百里加急。”

属官的语气带着一丝紧张。

林如海放下筷子,心中微微一沉。

他接过信函,最上面几封,信封上的落款就让他眼皮直跳——

一封来自东宫属官,语气倨傲,询问江南盐政“纷扰”

为何,暗示钦差行事当以“稳定”

为要,勿要激起民变,影响朝廷税赋。

一封来自某位掌权的内阁大学士,言辞倒是温和,却通篇都在讲“平衡之道”

、“循序渐进”

,提醒林如海江南官商关系错综复杂,查案需讲究证据,不可操之过急,寒了“忠勤之士”

的心。

还有几封,则来自一些颇有分量的勋贵府邸,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替扬州这边的某位盐商或官员“美言”

几句,说什么“世代忠良”

、“经营不易”

,请林大人多多“关照”

云云。

这些勋贵多半是在盐商的买卖里有着干股或者收了天大的好处。

这些信,如同一块块冰冷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每一封信的背后,都代表着一股盘踞在京城的力量,一张交织着权力和利益的大网。

他们或许彼此并非铁板一块,

但在维护江南现有格局、阻止他深入查案这一点上,却有着惊人的默契。

这是在向他施压,也是在警告他:适可而止!

林如海面无表情地看完这些信,将它们放到一边。

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查盐税,就是动无数人的奶酪,必然会引来反扑。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最后那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这封信没有华丽的外封,看起来十分普通,但林如海的心脏却猛地收缩了一下——这是陛下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只有薄薄一页纸,是皇帝的亲笔手书。

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是在匆忙或疲惫中写就。

内容很短,先是简单问了几句江南情况,以及雍王“是否安分”

,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接着,笔锋一转,提到了京城近日的“议论”

“……近日朝中于江南盐务多有议论,或言矫枉过正,或言恐生变故。

朕深知汝之忠勤,然亦需审时度势,稳妥为上。

钰儿鲁莽,勿使其卷入过深,徒惹非议。

另,闻盐价有所波动,民心不稳,此乃大忌,当平息为要……”

信的末尾,盖着皇帝的私人小印。

林如海反复看了两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他心上敲击。

陛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京城压力很大,议论很多。

我知道你忠心能干,但也要看看形势,做事稳妥点。

我那个傻儿子你别让他搞出太大乱子,免得给人留下话柄。

另外,盐价上涨民心不稳,这是最麻烦的,你赶紧想办法把这事平息了。

支持中有保留,信任中带着顾虑。

陛下没有明确让他停止调查,但“审时度势”

、“稳妥为上”

、“平息为要”

这些词,无疑是在暗示他放缓节奏,甚至暂时妥协。

尤其是最后一句,“当平息为要”

,几乎是命令他优先处理盐价问题,这分明是受到了京城那些舆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