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孝为立足之根本(1 / 2)
姜时玥坐在老太太的身边,代替老妈,絮絮叨叨的说了好些话,姥姥都没有回应她,那一双浑浊的眼睛,看似睁着,实际上都已经没有了神采,目光呆滞的一直朝着窗子外面盯着。
她给姥姥擦掉嘴角淌下来的口水,坐到老妈的身边,轻声的安慰着:“去跟姥姥说些话吧,那赤脚大夫说的挺准的。”
老太太没有几天光景了,趁着妈妈还有妈妈,她想让她们多待一待,以后妈妈就要变成没妈的孩子了,想回家都不知道该往哪回。
留下妈妈跟姥姥独处,姜时玥招呼二舅舅出门。
坐在堂屋高高的门坎上面,姜时玥看向一刻不得闲,出门就坐在阴凉底下编竹筐的二舅,她思忖片刻,问:“二舅,姥姥的身后事,您跟大舅准备的怎么样了?”
提到这事,刘琦忧愁的叹口气:“准备的差不多了,棺材也订好了,随时都能拉到家里来,我跟你大舅商量了一下,订了一口杉木的老材,也不准备办了,走个场子,恭恭敬敬的下葬就成了,咱家也办不起席面,。”
至于为什么办不起席面,不用刘琦细说,姜时玥已经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家里没钱,也有可能是因为给姥姥看病,花掉了家底。
久病床前无孝子,大舅舅跟二舅舅,能够轮班看顾姥姥,足以说明,他们二位的为人。
孝为立足之根本,刘家也不全都是刘春萍那样的坏种。
“二舅舅,我刚才在地头,怎么没看见二大舅妈跟二舅妈啊?”
孩子们都在田里帮忙,反倒是两位舅妈都不见了踪影,这让姜时玥想了很多,如果是因为钱的事情,她可以出姥姥的丧葬费用,老太太是唯一,一个,在家里吃草皮,啃树叶的时候,给她们送来半袋子棒子面的人。
半袋棒子面,十来斤,不多,可也不少,家里掺着野菜做糊糊,硬是挺了半个多月,这份恩情,姜时玥牢牢的记了两辈子。
“你俩个舅妈说呀,你姥姥操劳了一辈子,不容易,硬是想给你姥姥做一身新衣服下葬,中午过后,俩人都回娘家借布票去了。”
刘琦对这事,心里也没底。
家家户户,糖票,布票,永远是不够用的,城里人还能有定量分配,他们庄稼把式人,一年也分不上两回,家家户户缝缝补补,连个小布头都舍不得丢。
更何况,这布票,还是要给将死之人做寿衣,谁家肯借啊?
本来,他跟大哥就想着,下葬前,给老妈收拾的利索,干净就好,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办的,老人留下的衣服,有些还要改了给家里人穿,大家都是这样的活着的。
谁知道,家里的媳妇到时先不干了,她们俩感激老妈,这几年总说等条件好一点了,要好好地孝顺老妈,却不想没等来好日子,老妈到是先坚持不住了。
“二舅,不用这么麻烦了,做孙女的孝顺亲姥姥,我那有棉布,晚些时候,让我哥哥们送过来。”
姜时玥也没有大包大揽的,舅舅们既然商量了,不办席面,也无可厚非。
家家户户粮食都紧张,婚丧嫁娶,不办席面,只走过场的人家多了,她的上面,有舅舅,有小姨,有亲妈,还有老爸这个姥姥的亲女婿。
如果需要,钱她可以出,粮食也可以买,但是出头的事情,不是她来做的。
孝子贤孙,在老人生前尽到孝了,做到了问心无愧,那么身后事,在她看来,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与其请来一帮白眼狼过来吃饭,还不如把办席面的钱,用在姥姥的身上。
那棺材板厚一点,大一点,让姥姥住的舒服点,寿衣新一点,舒服一点,让姥姥走的安详又顺心。
比面子工程,强多了。
“不用,丫头,不能用你的布,你新结婚,用的地方多。”
刘琦说到这又觉得不好意思,这丫头出嫁的时候,自己跟大哥这两个舅舅,都没去给孩子撑腰。
不是他们不想去,实在是没脸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