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真庸医还是背锅侠(3 / 5)
多了,只是朕没搞明白,这个明孝宗为啥还要继续用这个刘文泰呢?这样的人直接打得远远的不好吗?管他什么医术高还是低呢?”
蜀汉后主刘禅说道。
“呀,这阿斗居然还思考起来了。”
隋炀帝嘟囔了一句。
【至于另一派,则是认为刘文泰有真才实学,但因为他和文官们的矛盾,以及政治斗争,导致了被针对和污名化。
这第一条理由是,刘文泰的右通政乃是一个虚职,当时的很多传奉官都是挂了这个头衔的。
并且根据当时的史料,太医院院使应该是施钦,而不是刘文泰。
更何况右通政的级别是正四品,而太医院院使才正五品,那刘文泰只能更低。
所以按照常规,应该是刘文泰本来就是太医院的,然后或许是医术不错,受到赏识,挂一个右通政头衔,提升待遇。
而不是先有了一个正四品的虚职文官,然后跑去太医院当个正五品以下的什么医官。
毕竟技术官的地位也不高,远不及那些执政官。
那么,为什么会有明实录里,韩重弹劾刘文泰之时,说刘文泰是掌院事,然后又说他的同党是施钦、任义等人。
然后明孝宗回复,将刘文泰降为院判,将原院使施钦也降为院判呢?
那么,总不能有两个院使吧,明朝太医院可一直都是一个院使。
并且按道理,施钦既然是院使,那应该排名也该排在最前面,毕竟太医院出事了,第一责任人是院使,怎么反倒施钦成了同党了?
学者分析刘文泰这个时候大概连院判都不是,那么又何来降为院判呢?
因此,学者认为,这是明孝宗要废除传奉官制度,所以将这些虚衔全都废了,要让这些太医全都回归到太医院实际体系之中。
而他既然没有打算将这些太医给重处了,还要让他们继续上班,那就得给这些人重新确定级别。
而施钦作为院使,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实职被从院使降为了院判。
而刘文泰或许是因为医术确实不错,所以给他重新定了院判的级别,因此这里相当于是升职了。
但是相对于他们原本挂的那些通政司的头衔,那级别都是降了。
所以才有出现看似矛盾的,刘文泰和施钦都被降为院判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刘文泰被拉出来当要分子弹劾呢?
再者,学者认为,明朝的医疗制度有严格的规定流程,皇帝生病了,是要太医院院使牵头,然后经过数个太医一起研判,最后确定方案,并且都要签字的。
刘文泰上面还有施钦等好几个太医,怎么负责也轮不到刘文泰成为第一责任人。
这个其实是因为,文官们要针对的不是刘文泰,而是整个传奉官制度。
事实上,文官们一直对这个制度都十分不满,在成化二十一年时,出现了星变事件。
文官们借机对着宦官和传奉官疯狂开炮,朱见深迫于压力,减少了部分传奉官,但太医院的没有动。
同时,不就朱见深又提拔了一批新的传奉官。
直到明孝宗继位,传奉官制度彻底的被废了,三千多传奉官的头衔都被撸掉了。
而刘文泰被拉出来当典型,学者认为,是因为当时的医官和内官的关系一直很紧密,而刘文泰属于冒尖的,因此被文官拉出来当突破口了。
至于韩重所说的掌院事,以及导致明宪宗死亡,应该是属于刻意抬高其地位,夸大医疗后果,好针对性打击。
所以,后来明孝宗虽然剥夺了太医院医官们的虚衔,给一些人降职了,但刘文泰反倒是在实职上升了。
说明明孝宗也清楚,废除传奉官制度就行了,太医院还是要继续开下去的。
接下来,到了明孝宗时期,刘文泰更是得罪了不少的文官大佬。
比如弘治五年,刘文泰想要从院判升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