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都是吹出来的(2 / 2)

加入书签

鼓励寺庙大兴土木。”

李世民疑惑道:“啊?不是受灾吗?怎么还这么搞?这不是要加重哦,原来如此,厉害,厉害!”

【那么,关于和珅的三不贪之

不贪科举的钱,我大概推测,戏曲如此编的来源可能是因为早期的和珅并不贪钱。

有个叫安明的笔帖式(搞抄写、翻译的低级小官)给他送钱,想让和珅帮忙说话升个官,和珅拒绝了钱,但是表示可以举荐他。

但后来这个人因为刚升官就遇到了父亲去世,因此不想回去守孝,结果被人举报,这人被斩了。

和珅也因为这事被降了两级。

不贪赈灾的钱,可能是因为在乾隆五十二年,和珅38岁,北京生粮荒的时候,和珅建议设置官厂,命那些囤积粮食的粮商减价出售粮食的事情。

至于办不成事不收钱,这种事情,看上去也不是和珅的专属行为,应该这样的人,本身就不少吧。

但是,遍看史料,也没看到说和珅三不贪的任何记录。

那个更加搞笑的是什么呢?

在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的时候,和珅兼任了满翰林院掌院学士,和汉翰林院掌院学士嵇璜一起管理翰林院。

在这个期间,和珅是操控科举,大肆受贿,那些什么秀才都得给他交钱,交的钱越多,考试成绩越好。

凡是中进士的,必须和珅点头同意才行,如果有“问题”

那就直接除名。

至于什么问题?那猜一下大概就明白,钱没给到位呗。

乾隆末期的进士“几出和门”

不贪科举的钱,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有的人说,和珅是乾隆自己养出来的钱袋子,他只贪钱,不结党,是乾隆的大忠臣。

这话,放在这里,不是搞笑么?不结党,呵呵。

所以啊,这普通人吹捧贪官,简直算了,懒得说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