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四章 江南制造 兵学泰斗(2 / 3)
明了继续重用陈兆锵的前提,并将自己需要安插进去的人手和关键部门,都罗列在一张纸上,轻轻的推给了陈兆锵……
“不过,制造局的警卫和行政人员,必须换成我们的人,这里是下面人拟定的名单,陈将军可以看看是否妥当,如有相知相近的人选,可以跟杨某当面提出!”
陈兆锵接过名单,现上面的改动,确实全部在警卫营和行政要职,至于关键的技术和专业职位,反而没有什么改动,心里不觉对杨猛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这些警卫营和行政人员变动,不会影响制造局的产能,我没有任何意见,原本计划生产的军械,我一定会保质保量的按时交付!”
陈兆锵心知除非自己辞职,否则压根就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索性也不枉做小人,很痛快的接受了杨猛的条件……
“很好,陈将军不愧是有名的实干派,我很期待未来与陈将军的共事!”
杨猛见此,顿时笑着举起了酒杯,与陈兆锵一饮而尽,心里则开始思虑,蒋百里临行之前,请自己帮忙完成的第二个件事。
“蒋军长离开上海之前,曾委托我帮助他建立一所真正的军事院校,我有意在这所军校中,加上一门军工科技专业,不知道陈将军以为如何?”
陈兆锵喝完杯中酒刚刚坐下,听到杨猛忽然做出此问,心中既有些意外,又有些由衷的感慨……
“民国高人贤士千万,唯独先生能将目光投向军工科技,思虑之长远,目光之独到,确在千万国人之上!”
此时的民国,在军工科技展上,几乎是一片空白,主要依赖于各地兵工厂,对列强的军械进行仿制,在这个基础上,有限提高着生产能力。
所以,当陈兆锵听到,杨猛有志于改变民国军工科技,和产业知识十分匮乏的现状,他自然举双手赞同……
“国内的军工产业,目前不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更没有自主研能力,主要因为我们的军工技术,都是通过兵工厂内的师徒传承方式来传授,虽然部分兵工厂,会选派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先进技术,但国内的军工科技教育体系,基本都在我局中!”
说到这里,陈兆锵略微犹豫了一下,不过最后还是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若想从无到有,构建自己的军工科技教育体系,陈某以为,可将接受过国外先进兵工技术培训的专家,还有各地兵工厂退下来的资深老师傅们,都请来江南制造局,依托局内的工艺学堂,初步尝试培育新式的军工科技人才……”
“陈将军是想依托工艺学堂,寓教学和实践合一,来建立并展我们的军工科技教育?”
杨猛听了陈兆锵的话,也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整个民国虽然有家兵工厂,但却是都以仿制各国枪械为主,其中能够仿制野战炮和陆战炮的兵工厂,甚至仅仅只有三家。
这三家分别是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和湖北兵工厂,都是因为厂内兵工专家和老师傅的积累,并通过内部的兵工学堂,不断进行集中研究和修改,在拥有了然后才能试着去生产……
“上海制造局试制的克虏伯与格鲁森式野山炮,汉阳兵工厂,则仿造的德国克虏伯式37毫米野战炮,至于湖北兵工厂,主要制造克虏伯式75毫米管陆炮,还有汉阳式79毫米步枪……”
陈兆锵点名三大兵工厂,显然对他们的仿制技术,也并不满意……
“而金陵制造局,却只能仿制勃朗宁半自动手枪,正是因为他们比上三家,少了一个兵工学堂,没有属于自己的军工人才储备!”
两人从见面开始,虽然都开诚布公,但陈兆锵毕竟处于弱势一方,心中难免有些芥蒂。
然而,当他就这个话题,谈论着军工科技与未来军事方向后,这个海军出身的军工专家,却忽然打开了话匣子,彷佛找到了知己,与杨猛一直聊了几个小时,都仍然有些意犹未尽……
“这是我的电话,如果陈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