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五子齐登科(2 / 3)

加入书签

的半儿,而归德府的八门江湖,自然就是孩子们的娘家。

自己家的孩子,自然是用来疼的,为了避免他们走弯路,几个红楼里擅长乐器的艺伎,自当是义不容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妹妹们想得周到,如此便劳烦几位妹妹了……”

看着那几个衣着得体,气质婉约的红楼艺伎,若离和杨猛当即欣喜同意。

在这个时代,艺伎与戏曲名伶的地位相仿,多是卖艺不卖身,相当于一地一府中的艺术名人,在乐器和歌艺上的造诣,都是专业人士的水平。

归德府红楼的历史悠久,底蕴自然颇深,艺伎中为的一姐艺名‘飞燕子’,擅长琵琶、古琴和古筝,见若离和杨猛都欣然赞同,没有一句客气和见外,心里顿时充满了喜悦,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先拿起了琵琶,演奏了一《霸王卸甲》……

此曲乃是传统的琵琶大套武曲,描述了垓下之战,采用章回式结构,但与《十面埋伏》的立意又有不同,主角乃是项羽,因此乐声显得沉闷悲壮,将琵琶的特点挥得淋漓致尽,也让立志习武的五小,在这金戈铁马的武曲中,感受到了慷慨激昂和英雄迟暮之气。

“好!”

众人听得如醉如痴,忽觉琵琶声音骤停,连忙鼓掌叫好,却是飞燕子不愿喧宾夺主,只演绎了一章之后,便连忙换上了古琴展示……

这一次,声音便从金戈铁马转为了清幽婉约,充满了浓浓的思念与不舍,却是一古琴名曲《阳关三叠》……

接下来,几位艺伎各展绝技,一一为五子展露了埙、鼓、长箫、竹笛、二胡、竹笙、扬琴、三弦和阮,至于钟、锣、铃、钵及石磬因平日涉猎不多,便只略微演示一二,将其独特的音色让五小感受一番即可。

“我选琵琶!”

“我要练竹笛!”

“钵声如同天籁,让我心思宁静!”

“我……想爸爸……我想选埙……”

“我以前跟老家伙走街串巷,便最喜二胡!”

五小倾听了良久,又仔细琢磨了一番后,终于各自选出了最喜欢的乐声,同时也象征着拜师仪式正式开始。

这一场参杂了江湖、敌国、刀剑、枪火的风波,自侠义二字而起,至伤亡惨重而止,最后到收徒拜师为终。

伤者有抚恤,未亡人得了前程,且生于归德府,长于江湖中,未来成在武门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段充满了侠骨柔情的武林佳话,这让八门江湖的老少爷们,心里皆是美滋滋的,显然满意到了极点。

至于那四个死于小日本的手上,却丝毫没有皱眉的汉子,大家每每谈起,无不赞叹一声侠气,好汉!

即便是日后,还有归德府五子能继承他们的侠名,在江湖和武林中,继续传颂他们的精神和义气。

八门江湖的人,平日里有善有恶,有勇有懦,混迹于市井之间,挣扎在碎银跟前,绝然不可能都是侠骨柔肠之辈。

但,在江湖道义的面前,在小日本的死亡威胁之下,无论当时他们是为了自身的面子还是门派的名声,最后都做到抛开生死,在最关键时没有向后退缩一步,称得上一个‘侠’字,也保住了归德府江湖的名声。

这便是江湖人,这也是中国人。

退一步颜面皆无,忍一时后悔终生。

明知不是对手,依然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这才是大智大勇,是打不垮的侠骨,是八门江湖的英雄儿女。

“徒儿王琢、刘兵、刘柱、王雷、赵晨霜,叩见师傅!”

若离看着眼前的五个孩子,心里满是欢喜,自从她怀上了杨猛的孩子后,她便一改从前不喜孩子的性子,渐渐的变得母爱爆棚。

“好孩子,以后你们师兄妹五个,可都要相亲相爱,学你师公行侠仗义,为国为民!”

“徒儿谨遵师诲,请师傅饮茶!”

“好!”

若离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