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另一条线路(1 / 2)

加入书签

三叔闻言笑了笑:“山里的规矩多着呢。

就像这火,晚上得留着点火星,既能驱野兽,又能早上省着点火。

以前跟我爸进山,他总说‘人得敬着自然,才能在山里走得远’。”

他往火堆里添了根粗柴,“你们搞研究的讲究保护,我们过日子的讲究不贪心,其实道理都一样。”

张凡望着远处黑沉沉的山林,想起刚出时的忐忑,忍不住感慨:“我以前总觉得山里只有危险,这几天才现,危险里藏着生机。

那条竹叶青虽然吓人,但它藏在竹枝上一动不动,也是在保护自己。

还有那些被我们记录下来的动物,它们有自己的活法,咱们不来打扰,就是最好的相处。”

“说得对。”

李教授接过话,“生态保护不是说把动物圈起来,而是让它们能安安稳稳地按自己的方式活着。

就像咱们找朱鹮,不是非要抓到、摸到,能远远看一眼,知道它们在这片湿地里好好的,就够了。”

夜风带着湖水的潮气漫过来,吹得火堆的影子在地上摇摇晃晃。

众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白天见到的獐子跑过草地的姿态,说到野葱炒鸭蛋里那股子冲鼻子的香,再到明天可能遇到的朱鹮。

没人提路上的辛苦,也没人说对未知的担忧,只有一种在自然里沉下心来的踏实。

直到火堆渐渐变成暗红的炭,李教授才拍拍膝盖站起来:“早点歇着吧,明天还得赶路。

说不定明天这个时候,咱们就在湿地边上,看着朱鹮归巢呢。”

众人笑着应好,各自回了帐篷。

镜月湖的夜色依旧安静,只有湖水拍岸的轻响,像在回应着这群人与山、与水、与万物的相遇。

天刚蒙蒙亮,碧镜湖还浸在一片朦胧的雾气里,众人就已收拾好行囊,踏上了返程的新线路。

三叔在前头开路,手里的砍刀时不时拨开挡路的枝桠,出“咔嚓”

的轻响。

“这路确实比来时好走多了。”

林溪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路边的植物,手里的相机没闲着,“你们看这株紫花地丁,开得真艳,在城市里可少见。”

李教授凑近看了看,点点头:“紫花地丁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湿润的环境,说明这一带的土壤湿度很适合它们生长。”

他转头对王教授说,“你记一下,这里的草本植物多样性比我们之前经过的区域要丰富。”

王教授拿出笔记本,快记录着:“好嘞。

而且你们现没,这一路的落叶层很厚,腐殖质丰富,这对保持水土、滋养植物很有好处。”

张凡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一边接过话茬:“三叔说这一带以前是老林子,后来虽然有过砍伐,但这些年保护得好,又慢慢恢复过来了。”

三叔回头笑了笑:“可不是嘛。

前几年我来的时候,这边还能看到不少树桩,现在再看,新苗都长这么高了。”

他指了指路边几棵碗口粗的松树,“这些都是天然更新的,长得扎实。”

走了约莫两个小时,众人来到一片次生林。

林子里的树木不算高大,但枝叶茂密,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突然,一阵“扑棱棱”

的声响从头顶传来,几只灰褐色的鸟儿飞了起来。

“是斑鸠!”

林溪立刻举起相机,连拍了几张,“它们好像不怕人呢。”

李教授解释道:“斑鸠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能在这里安稳栖息,说明这一带的人为干扰很少。”

他抬头看了看树冠,“你们看,这林子里的乔木、灌木层次分明,给鸟类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中午时分,众人在一条小溪边休息。

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