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小锅米线(1 / 2)

加入书签

张凡刚拐出医院大门,就被街角的热气裹住了。

那是个支着蓝色帆布棚的小摊,棚下摆着四张矮木桌,三两个本地人正捧着粗陶碗吸溜米线,汤汁溅在碗沿的油星子都泛着光。

摊主是个穿蓝布围裙的大姐,手里颠着一口巴掌大的小铜锅,锅底烧得通红,倒进一勺乳白色的骨汤,“滋啦”

一声就冒起白雾,连飘在空气里的风都裹着酸笋的鲜劲儿。

“老板,要两碗小锅米线!”

张凡凑过去时,正看见大姐往铜锅里丢进一把干米线,米线在汤里翻了个滚就软下来,她又飞快地舀进一勺肉末。

是本地土猪肉剁的,颗粒分明,再抓一把翠绿的豌豆尖、撒半勺金黄的芽菜,最后挖了块红褐色的卤腐,在汤里搅了搅,卤腐化开的香瞬间漫了出来。

“一碗少辣,一碗不辣,给老人带的粥在那边温着,熬了俩钟头,烂得能抿!”

大姐笑着递过两只粗陶碗,碗沿还带着炭火的温度。

“这碗?我就这么拿走了?”

张凡疑惑的问道。

“没事的,你吃完了再还回来就是了,不还也没几个钱。”

老板操着方言热情的说着。

张凡提着两只碗往回走,粗陶碗的热度透过塑料袋渗到手心,他忍不住低头看。

少辣的那碗里,辣油只浮着一层浅红,像撒了把碎辣椒面,翠绿的豌豆尖铺在最上面,底下埋着几缕金黄的豆皮,咬开能爆出油香。

不辣的那碗多了勺炸花生,颗颗脆得能听见响,酸笋切成细细的丁,沉在碗底,搅一搅就浮上来,连汤都染成了浅褐色。

回来的路上,张凡又在老妈的米线和姥姥的粥里,都加了两滴灵液。

进病房时,老妈正给姥姥掖被角,闻到香味就转过头:“这味儿!

跟当年在你姥姥村头摊儿上的一模一样!”

不过老妈还是先接过粥,慢慢的喂姥姥吃了起来。

姥姥好转以后胃口也变好了,竟然吃了大半碗粥。

张凡见老妈收拾完,也将小锅米线递给了老妈。

她接过碗,先凑到嘴边吸了口汤——骨汤的醇厚裹着酸笋的清冽,还带着点卤腐的咸香,烫得她轻轻嘶了声,却忍不住又喝了一口。

夹起一筷子米线,米线滑溜溜地进嘴,嚼着带点筋道,不像城里卖的那样软塌,每根米线上都挂着汤汁,咽下去时连喉咙都暖烘烘的。

“你看这豌豆尖,还带着点脆劲儿,没煮老!”

老妈挑着菜给姥姥看,眼里亮闪闪的。

“以前跟你爸来滇省,每次走亲戚都要绕去集市吃这个。”

老妈一边吃,一边用筷子拨着碗底的酸笋,“那时候你才五岁,穿个小棉袄,非要坐在摊儿的高板凳上,抢我的米线不说,还把酸笋挑出来丢进你爸碗里,说‘辣得舌头疼’。”

她笑出声,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后来回了海边,总找不着这个味儿,市买的酸笋煮出来,总少点摊儿上的烟火气。”

张凡也想起小时候的事。

那时候他怕辣,却爱抢老妈碗里的豆皮,摊主大姐总笑着多给他一勺炸花生,说“给娃当零嘴”

现在捧着同样的粗陶碗,咬一口脆生生的花生,连小时候的暖都跟着回来了。

姥姥靠在枕头上,闻着香味咽了咽口水,轻声说:“等我能下床了,也想跟你们去摊儿上坐会儿,要碗不辣的,多放芽菜。”

老妈把碗底的汤都喝光了,连最后一根酸笋都用筷子扒拉进嘴里,擦了擦嘴说:“连碗底的油星子都不能剩,这才叫吃米线!”

张凡刚要收拾碗筷,就看见大姐特意给的小塑料袋——里面装着两把晒干的酸笋。

“这老板娘竟然还多送了点酸笋呢?”

他把酸笋递给老妈,老妈捏了捏,笑着说:“明天给你姥姥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