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天干 乙(1 / 2)

加入书签

甲骨文的“乙”

字,其字形含义至今难以确定。

《说文解字》觉得它像春天草木弯曲生长的样子,不过后世还有如鱼肠、侧面燕子等多种解释,只是都没有足够依据。

“乙”

和“乁”

形状相似、读音相同,有学者猜测它们是同一个字。

在甲骨文中,“乙”

作为形旁出现在河等字里,有“水”

“流”

的意思,可“乁”

仅在字书中存在,无实际例子,无法证实是否等同于“乙”

商代时,甲骨文里的“乙”

就被借为天干第二位,到秦汉时期,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其原本的意义也渐渐被遗忘。

之后,它又引申出“第二,次一等”

的含义,在化学用品命名上有所体现,比如乙醇等。

“乙”

还有草木破土、鱼腮骨、燕子、虎骨等多种解释,能当作动词表示碾压、压抑等,在古籍中有很多相关记载,它也是姓氏用字,在读书、校勘方面有特定用法。

“木”

是古老的象形字,甲骨文呈现的是完整树的模样,所以本义就是树。

从金文、篆书展到隶书、楷书,其字形生了变化。

由“木”

的本义又有了木料、木材等意思。

在上古时期,“木”

用来表示树木,“树”

表示种植,后来“树”

才代替“木”

表示树木,现在“木”

多在合成词里出现。

因为“木”

质地实心,就引申出不灵活、愚钝的意思,像“木讷”

“木然”

它读音是“u”

,作名词时有树、木料、树叶等意思,作形容词有质朴、拙直等意思,作动词有愣、呆的意思。

在上古,“木”

和“树”

意义不同,词性也不一样,战国之后“树”

才有了树木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木”

是从地里冒出来生长的,属东方之行。

当“乙”

与“木”

组合成“乙木”

,一般认为是柔软的木头或草木之类。

从这可以看出,乙木之人往往有着柔和、谦卑的特质。

他们通常不喜欢直接冲突,更倾向于暗中谋划,擅长在背后施展手段,如同在幕后掌控局面的角色。

他们性格柔和,所以能敏锐感知周围变化,适应能力较强,而且善于思考、有谋略。

《滴天髓》对乙木有所论述:“乙木虽柔,刲羊解牛,怀丁抱丙,跨凤乘猴;虚湿之地,骑马亦忧,藤罗系甲,可春可秋。”

意思是,乙木虽然柔软,但能克制未土(羊)和丑土(牛),这就是以柔克刚。

丁火和丙火对乙木极为关键,乙木得到它们,在遇到申酉金(用凤象征酉金,猴代表申金)时,就能靠火势与金相互制衡,达到五行平衡。

要是在辰丑等虚湿之地,就算有午火(马)相助,也难以改变困境,因为辰丑会让火的力量变弱并产生金气,午火自身都难保。

好在乙木像藤萝缠绕甲木一样,甲木是其有力依靠,在春季木气盛和秋季金气强的时候,都能凭借甲木站稳脚跟。

《渊海子平》也提到:“乙木根荄种得深,只宜阳地不宜阴;漂浮最怕多逢水,刻斫何须苦用金;南去火炎灾不浅,西行土重祸犹侵;栋梁不是连根木,辨别工夫好用心。”

乙木的根基扎得深才好,并且适合在阳气足的地方,阴寒之地对它不利,因为阳气能助它生长,阴气会阻碍它。

水多了乙木就会漂浮不定,它本身柔弱,不需要很强的金去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