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迷彩初成(1 / 3)

加入书签

---

“静滞迷彩”

的理论如同一株从古老废墟中挣扎而出的幼苗,脆弱却承载着所有的希望。

k-基地的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这个项目倾斜。

陈筱雨团队负责理论完善和算法构建。

那段从“星忆合金”

深处挖掘出的关于“相位偏移”

与“现实褶皱”

的数据包极其晦涩,其数学基础建立在一种与人类认知完全不同的维度几何学上。

每一点进展都伴随着巨大的计算量和无数次推倒重来。

李静雅则带领工程团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他们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产生极端精密能量场的新型生器,这种场并非用于防御或攻击,而是用于极其微妙地“扭曲”

飞船或基地周围局部的现实结构,使其在某种更高层级的“规则”

扫描下,如同一个微不足道的背景噪音,或者一片不存在的“褶皱”

“芽”

的状态成为了项目进度的晴雨表。

她的能量共鸣现象虽然通过药物和力场暂时稳定,但并未根除,如同一个不断滴答作响的倒计时。

每一次她的波动稍有加剧,都会让所有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研究和实验中流逝。

在“远眺号”

持续不断的监视下,外部的那个未知信号源始终保持着令人不安的沉寂,仿佛一个极具耐心的猎人,在黑暗中静静等待。

它之前播撒下的那些微型节点也毫无动静,完美地隐匿着,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迫。

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模拟和三次小型实验爆炸后,第一个“静滞迷彩”

原型场生器被制造了出来。

它体积庞大,能耗惊人,且极不稳定。

“进行第一次实装测试。”

林洛下令。

目标是一架小型无人侦察机。

测试在远离基地的一个荒芜小行星带进行。

无人机启动生器,能量场缓缓展开。

监测屏幕上,无人机的信号开始变得模糊、闪烁,仿佛随时会消失,但又顽强地存在着。

它的光学影像也产生了诡异的扭曲,像是隔着一层流动的水波观看。

“场强度不稳定,波动值过安全阈值37!”

技术人员报告。

“能量消耗出预期,无人机能源只能维持场域三分钟!”

效果有,但远未达到实用标准。

“调整能量输出频率,聚焦于‘相位偏移’的稳定性,暂时忽略‘现实褶皱’的深度!”

陈筱雨快分析着数据,提出修正方案。

工程团队立刻着手改进。

第二次测试,场的稳定性有所提升,但隐匿效果不足,如同一个透明的幽灵。

第三次测试,隐匿效果达标,但能耗问题更加突出。

第四次……

每一次测试都伴随着风险,谁也不知道这种对现实规则的轻微扭曲是否会引来更早的关注。

就在第七次测试准备开始时,“远眺号”

传来紧急加密通讯——那个沉寂已久的未知信号源,突然向周围的宇宙空间广播了一段全新的、极其简短的信息!

这段信息不再是之前的质数序列或【回响】一词,而是那个冰冷的几何符号的能量化表达!

如同一枚无形的印章,盖压虚空!

紧接着,那些之前被播撒出去的、处于静默状态的无数微型节点,在同一瞬间被激活了!

它们散出极其微弱却完全同步的能量脉冲,所有这些脉冲在广袤的空间中相互交织、共振,隐隐构成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网络雏形!

而这个网络的中心焦点,赫然便是k-基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