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腊八节(2 / 3)
、花生、红枣,全都混在一起,熬得很粘稠。
十点多就着咸菜吃完粥,就看到老知青们,拿粥涂在知青点的所有门框上。
给新知青们看得一脸懵,原来这腊八节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
村里好多家都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还有吉祥,把粥涂在门框上也是在祈愿,知青点自然也跟着一起。
虽然说不能搞封建迷信,但这么多年,大家私底下也习惯了。
老知青们还说,村里晚上会在稻厂举行篝火晚会,每年也都这样。
这花样还挺多啊,其他人还好,对于江宁来说他都好多年没过腊八了,完全没有这种意识。
不过在原主的记忆中,每年也是要过的,只是没有那么重视,腊八粥用的材料也不同。
江宁从空间里拿了一小锅八宝粥,里面比早上的多了红枣和桂圆。
这就和阳市吃的差不多了,悄悄去了趟牛棚。
而二舅妈他们也早早的就煮了腊八粥,江宁又跟着吃了一小碗,而他带去的那锅粥,放着晚上吃。
二舅妈还从怀里掏出一个彩色小布包,递给他,里面装着炒熟的黄豆。
“拿着,腊八吃炒豆,祈福平安的。
希望我们小宁,健康平安。”
二舅妈低声说,拍了拍他的肩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谢二舅妈。”
江宁把布袋子收了起来。
想着晚上村里弄篝火晚会,程林他们可能会来找他,坐了会就离开了。
下午一点多,程林和杨立夏果然来找他了。
手里拿着瓷碗,里面是腌得翠绿的腊八蒜。
“宁哥,我妈让给你送来的!”
程林咧着嘴笑。
江宁看着头大,他不吃蒜啊,但还是收了起来,等下拿去厨房,给其他知青。
又给两人拿了些红枣,花生这些。
两个就回去了,说是家里都有亲戚,是来一起祭祀祖先的。
傍晚,大家吃完晚饭,六点不到就抬着小板凳,拿着几个红薯和土豆去了稻场。
那里已经聚了不少人。
好几个小伙子把稻场上散落的稻草都聚拢了堆在中间,又抱来树枝和柴,堆了一大堆,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村长李红军拿着火把,将篝火点燃。
随着火苗窜起,驱散了冬夜的寒冷与黑暗,噼里啪啦的烧柴声,火焰映红了大家的脸。
大家纷纷都围拢了过来,一圈又一圈围坐着。
村里几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上去唱起了东北特色的民谣,村里人跟着唱。
江宁他们虽然没听过,不过也在下面跟着小声的哼。
几个婶子也准备的很充分,提前就穿好了艳丽的衣服,跳起了东北大秧歌,还有人拿出唢呐帮忙伴奏的。
大婶们富有节奏感的,走步和扭腰,手绢上下翻飞,笑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的。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好几个都上去了,一起在空地上表演翻跟头和模仿小动物,逗得大家直乐。
接着,王文和杨明他们也上去,唱了《东方红》,虽然有点跑调,但胜在嗓门大,底下的人也都笑着鼓掌。
江宁坐在人群里,笑的不亦乐乎,就悲剧了,几个大婶瞧他没上去,一直在那起哄:“江知青,你也上去整一个!”
&0t;对啊,江知青,别光坐着啊!”
江宁连连摆手:“我不行,我五音不全”
这不是要他命吗?他这唱歌跑的调更多,到时候可就闹笑话了。
没想到好几个小孩也跟着起哄,声音叫得一个比一个大。
江宁实在没法,临时想了下,硬着头皮上去,背了一《沁园春·长沙》。
背完,江宁就钻回人群里了,太丢人了,他背错了一个字,还被程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