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警醒世人(1 / 2)

加入书签

三司会审的判决结果,连同详尽的案卷,被以六百里加急的度,呈送至紫禁城,摆在了永乐皇帝朱棣的御案之上。

朱棣览奏,龙颜震怒。

他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周承业身为通州佥事,乃近京为官的司法官员,本应是天子耳目,律法屏障,却知法犯法,行此贪腐杀妻之恶行,其性质之恶劣,影响之坏,远寻常命案!

这无异于在他大力整顿吏治、彰显新朝气象之际,公然挑战朝廷法度,践踏皇室颜面!

御笔朱批,力透纸背,带着帝王的雷霆之怒:

“周承业身为通州佥事,近京为官却知法犯法,贪渎酷烈,杀妻栽赃,罪大恶极,天理难容!

判斩立决,着于通州闹市行刑,以儆效尤!

钦此!”

圣意下达,通州城乃至整个京畿为之震动。

十月廿九,案整一月后。

通州城最为繁华的十字街口,早已搭起了行刑的高台。

四周被维持秩序的兵丁围得水泄不通,但依旧阻挡不住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百姓。

人山人海,人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脸上交织着好奇、恐惧、愤慨,以及一种对公道正义得以伸张的期盼。

各种议论声、叹息声、咒骂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嗡嗡的声浪。

午时三刻,阳气最盛,监斩官——由刑部侍郎担任——端坐监斩台。

三声追魂炮响过后,全场肃静。

周承业被两名红衣刽子手押上刑台。

他穿着一身白色的囚服,背后插着长长的亡命牌,上面用朱笔赫然书写着他的姓名与罪状。

一个月的地牢生涯,已将他彻底摧垮,他眼神涣散,面容枯槁,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被刽子手按着跪在刑台中央。

监斩官验明正身,掷下火签,高喝一声:“行刑!”

刽子手手起刀落!

寒光一闪!

一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染红了刑台的木板。

人群中爆出巨大的惊呼声,随即,各种复杂的情绪宣泄而出——有拍手称快的,有掩面不忍的,有高声唾骂的,亦有低声念佛度的……周承业,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五品佥事,最终以这样一种身败名裂、尸分离的方式,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也用自己的头颅,为这桩骇人听闻的杀妻案,画上了一个血腥而彻底的句号。

“杀得好!”

“近京为官更需守法啊!”

“若都像他这般,有点权势就胡作非为,那还了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百姓的议论声,清晰地表达了民心向背,也昭示了国法威严不容亵渎。

行刑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兵丁清洗着刑台上的血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提醒着人们方才生的一切。

梁铮、秦泰、元元元以及赵彦茹,并未在刑场围观。

他们悄然来到了通惠河边,正是当初打捞起那决定性布囊的河段附近。

秋风拂过河面,带来丝丝凉意,也吹散了刑场带来的血腥与喧嚣。

河水依旧沉默地流淌着,仿佛亘古不变,吞噬过罪恶,也涤荡过痕迹。

秦泰望着河水,难得地出了一声感慨:“这周承业,也算是机关算尽,心思缜密了。

伪造现场,栽赃他人,处理罪证……一步步,都想得颇为周全。

可惜,他终究没算过‘细节’二字,更没算过在京城周边犯案,三司联动会如此之快,查案会如此之细。”

梁铮负手而立,目光深远,接口道:“阿泰所言极是。

刑案无小事,人命关天。

尤其是在这辇毂之下,近京之地,每处细节,都关乎天理人心,关乎朝廷法度威严。

这也正是我等查案之人,须臾不可或忘的初心。

唯有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方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