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伏法认罪(1 / 2)

加入书签

十月十五。

通州城上空,天高云淡,秋日的阳光带着一种澄澈的明亮,却驱不散笼罩在顺天府衙上空的肃杀之气。

今日,便是三司会审,对轰动一时的通州佥事杀妻案进行最终审理定罪的日子。

顺天府衙大门洞开,但寻常百姓已被衙役远远隔离开来,只能聚在远处的街口,翘张望,议论纷纷。

衙内大堂,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

正堂之上,“明镜高悬”

的匾额被擦拭得锃亮,在透过高窗的光线下闪烁着冷硬的光芒。

大堂中央,设三张公案。

居中为主审官顺天府尹,左侧为协审大理寺卿梁铮,右侧为协审锦衣卫指挥佥事秦泰。

三人皆身着正式的绯色官袍,梁铮与秦泰虽为协审,但其身份与在此案中的关键作用,使得他们与主审官几乎平起平坐。

堂下两侧,按察使司派来的见证官员、书记文书、以及手持水火棍的衙役肃立无声,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元元与扮作随行人员的赵彦茹,则被特许坐在堂侧帘幕之后,见证这最后的审判。

“带人犯周承业!”

顺天府尹一拍惊堂木,声音洪亮,回荡在空旷的大堂内。

一阵沉重的镣铐声响由远及近。

两名身材高大的衙役,押解着周承业走上堂来。

不过半月有余,他仿佛苍老了二十岁,原本梳理整齐的头如今花白散乱,面容憔悴枯槁,眼窝深陷,那身囚服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

他步履蹒跚,镣铐随着他的移动出刺耳的摩擦声。

然而,与之前崩溃瘫软的状态不同,此刻的他,脸上竟带着一种奇异的、近乎麻木的平静,仿佛所有的情绪都已在之前的供述中燃烧殆尽。

接着,涉案的柳氏、李巡检也被依次带上堂。

柳氏依旧面色苍白,低眉顺眼,但眼神中已少了那份惊惶,多了几分劫后余生的恍惚。

李巡检则垂头丧气,不敢抬头看堂上诸官,更不敢看身旁的周承业。

会审按部就班地进行。

顺天府尹作为主审,一一核验案卷,传唤关键证人,出示重要物证。

周府老仆关于周承业卯时归家、袖口沾泥、命人生火的证词;王记铁匠铺关于特制雁翎刀及其“丢失”

后急于打造新刀的记录;柳氏关于被胁迫假扮外室、接收栽赃信件的过程;李巡检关于案凌晨受周承业胁迫拿走布靴的供述;以及最重要的——从通惠河中打捞出的那个布囊,以及囊中之物:刻“承”

字雁翎刀、染血青衫、安神药包、栽赃布靴……

每一件证物被呈上,每一句证词被宣读,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垒砌在周承业的罪责之山上。

堂上堂下,寂静无声,只有书记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证物被传递时轻微的碰撞声。

当所有证据核验完毕,顺天府尹目光如电,射向堂下跪着的周承业,沉声问道:“周承业,上述人等证言,所列诸般物证,你可还有何辩解?”

周承业缓缓抬起头,他的目光有些空洞,缓缓扫过堂上端坐的梁铮、秦泰,扫过帘幕的方向,最后望向大堂之外那片被隔开的、象征着自由与生机的秋日天空。

他嘴角扯动了一下,似乎想露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他摇了摇头,声音嘶哑而平静,不再有任何狡辩或情绪起伏:“罪臣……无话可说。

所有指控,罪臣……供认不讳。”

这三个字“供认不讳”

,仿佛抽走了他最后一丝力气,也为他这场残忍的罪恶,画上了一个终结的符号。

接着,顺天府尹依据《大明律》,开始宣判:

“人犯柳氏,虽受周承业胁迫,参与伪饰外室、接收栽赃信物,然念其最终主动供述实情,助力查明案情,且未直接参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