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批准公审(1 / 3)

加入书签

梁铮与秦泰的双管齐下,如同两支出弦的利箭,携着江宁的民怨与确凿的证据,破开重重阻碍,直抵京城权力中枢。

由秦泰亲自安排,通过锦衣卫最为迅捷稳妥的六百里加急渠道送出的那份沉甸甸的案卷,以最快的度抵达了北镇抚司。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这位深得永乐帝信任、执掌诏狱令百官闻风丧胆的人物,在灯下仔细翻阅着这份来自江宁的详实案卷。

当他看到验尸格目上“活埋窒息”

、“铁索捆绑”

、“蜂蜡封口”

等触目惊心的字眼,看到周瑾利用职权侵吞物资、威胁证人、伪造行踪的种种行径,再看到工部侍郎张谦竟敢公然施压地方、干扰司法,他那张惯常冷峻的脸上,也不由得浮起一层寒霜。

此案不仅案情恶劣,手段残忍,更牵扯到官官相护,罔顾人命,正撞在陛下近年来严查吏治、安定民心的刀口上。

他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将案卷连同自己措辞严谨、立场鲜明的奏本,一并密封,呈送御前。

几乎与此同时,由元娘和梁铮多方奔走、联络江宁本地数位德高望重的乡绅耆老联名签署的诉状,也通过都察院一位素有清名的御史,递到了通政司。

诉状中,乡绅们以恳切而悲愤的笔触,详细陈述了沈家孤儿寡母之冤、沈阿福惨死之状、周瑾平日倚仗权势欺压乡里的恶行,以及地方官府一度因受压力而拖延办案的隐情,字字泣血,句句含悲,恳求朝廷为民做主,伸张正义,勿使凶徒逍遥,寒了天下工匠百姓之心。

这两股来自不同渠道、却指向同一目标的力量,汇聚到京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都察院御史风闻奏事,据理力争;刑部官员审阅案卷后,亦觉得案情清晰,证据链完整,实在没有拖延或模糊处理之理。

最终,这份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期盼的案卷,摆在了永乐皇帝朱棣的御案之上。

朱棣这位以铁腕着称的帝王,览奏之后,龙颜震怒。

他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他彰显新朝气象之际,竟有官员在其重点关注的织造事务中,生如此酷烈迫害工匠的命案,更有朝廷大员为其张目!

这无异于在他眼皮底下挑战皇权、败坏纲纪!

他当即提起朱笔,在奏章上挥毫批下遒劲有力的十字:“工匠亦朕之子民,岂容凶徒残害?着即刻公审,查明案情,严惩凶手,以儆效尤!

若有官员徇私阻挠,一体查办!”

圣意明确,势不可挡!

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沉闷的官场之上。

当这道措辞严厉的批复以明上谕的形式,由快马传回江宁时,整个江宁官场为之震动。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传遍了县衙内外。

张谦安排在江宁的眼线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这位工部侍郎得知后,脸色瞬间灰败如土,他知道大势已去,自己若再纠缠,恐怕真要被“一体查办”

了,连忙仓皇收拾行装,连场面上的辞行都顾不上,便如同丧家之犬般,灰溜溜地逃离了江宁这个是非之地。

而江宁县知县王守成,在接到这份带着煌煌天威的上谕时,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两股战战,几乎站立不稳。

他回想起自己之前受张谦胁迫,拖延办案的举动,后怕得冷汗浸透了重重衣衫。

他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整理衣冠,一路小跑着亲自来到梁铮等人的临时住所,脸上堆满了前所未有的谦卑与惶恐,一揖到地,声音颤抖地表示:“下官……下官之前糊涂,险些误了朝廷大事!

如今既有陛下明旨,下官定当竭尽全力,即刻准备公审一应事宜,全力配合梁大人、秦大人查案,绝不敢再有半分延误!”

最大的障碍被雷霆万钧之势扫清,梁铮、秦泰、元元等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但并未放松,立刻投入到公审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