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逼迫撤案(2 / 3)

加入书签

核查若干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为由,将他那份条理清晰、证据充分的结案申请,暂时压了下来。

消息传到梁铮这里,他并未感到意外。

官场倾轧,他见得多了,比这更龌龊的手段他也领教过。

他立刻与秦泰、元元紧急商议对策。

“张谦这是要釜底抽薪。”

梁铮目光冷静,指尖在案卷上轻点,“他不敢直接否定我们手中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便从程序上拖延,企图将此事拖成悬案,最后不了了之。”

秦泰冷哼一声,锦衣卫的煞气不经意间流露:“他以为这样就能只手遮天?简直是痴心妄想!

梁兄,我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既然县衙这条路暂时被堵死,我们就绕过他们!

直接上报!”

元元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夫君,秦大哥说得在理。

我们手中证据已然齐全,人证物证俱在,逻辑链条清晰,何须在此与他纠缠?同时,也可借助民意,双管齐下,让某些人知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

梁铮眼中精光一闪,已然有了决断:“好!

就依阿泰和元娘之言。

元娘,你协助我,将目前掌握的所有证据——仵作的验尸格目、沈母的悲情指认、柳含烟的血泪证词、福记布庄老板的回忆、周瑾手上的可疑抓痕、异常的账册记录、李三王二的关联供词,以及赵姑娘查明的周瑾虚假行踪,还有张谦此番施压的举动,全部整理汇总,形成一份条分缕析、无可辩驳的详实案卷!”

他转向秦泰,“阿泰,烦请你动用锦衣卫最快捷、最稳妥的渠道,将此案卷直送京城北镇抚司指挥使衙门,并副本抄送刑部、都察院!

我们要让此事直达天听,请朝廷诸公,乃至陛下圣裁!”

“此外,”

梁铮继续部署,思路清晰,“元娘,你与我再去一趟沈家村。

我记得你曾提过,沈阿福之父生前在村中乐善好施,颇有善名。

我们可借此为由,联络当地素有威望的乡绅耆老,陈明沈家冤情与周瑾恶行,请求他们看在乡谊和公义的份上,联名上书,向官府乃至朝廷陈情,要求公正审案,以安民心,以正视听!”

就在梁铮与秦泰分头行动,准备“先斩后奏”

、破局开路之时,京城的赵彦茹在秦府之中,心中始终记挂着江宁的案子,更记挂着那位失去了唯一儿子的可怜母亲沈氏。

她深知,对于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任何一点与儿子相关的记忆,都可能成为支撑她在无边黑暗中活下去的微弱星光。

她征得秦泰同意后,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阿砚,在一队秦泰留下的可靠护卫的陪同下,乘坐马车,再次来到了那个笼罩在悲恸之中的沈家村。

沈母的家,比上次来时更加破败凄凉,院墙的塌陷处只用几根歪斜的木棍勉强支撑,显然周瑾手下的持续骚扰让她心力交瘁,连修补屋舍的力气和心思都没有了。

见到赵彦茹再次来访,她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被更深的感激淹没,挣扎着要行礼,被赵彦茹连忙扶住。

赵彦茹没有过多虚言安慰,只是默默地将带来的米粮、油盐和几件厚实衣物放下,然后抱着咿咿呀呀的阿砚,坐在沈母身边那条磨得亮的老旧门槛上,握着老人枯瘦如柴、布满老茧的手,轻声细语地安抚着。

或许是赵彦茹身上那股安定温和的气质,或许是同为人母的那份本能共鸣,沈母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弛下来。

她不再只是语无伦次地哭诉儿子的冤屈,也开始断断续续地回忆起儿子生前的点点滴滴——阿福小时候如何乖巧懂事,如何在她生病时彻夜不眠守在床边,如何省下口粮给她吃,如何为了定亲的聘礼没日没夜地在织机前操劳……那些琐碎却充满烟火气的温情往事,从老人干裂的唇间缓缓流淌出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