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寻觅线索(2 / 3)
合受害者生前曾剧烈挣扎、反抗的特征。”
至此,主要的骨骼伤痕已基本查验完毕。
梁铮直起身,微微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脑海中开始将这些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
鼻腔的蜂蜡,胫骨的铁索勒痕,断裂的肋骨……
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完整的骸骨骨架,结合骨骼的风化程度、骨质密度以及现场土壤的压实情况,综合判断道:“死者为男性,年约二十至三十,身高五尺七寸左右。
死因……系活埋窒息所致。
过程应是:先遭人以铁索捆绑双腿,限制行动,期间可能因反抗遭遇暴力,导致肋骨断裂,最后被以蜂蜡封住口鼻,投入土坑中……活活闷死。”
他顿了顿,给出了时间推断:“根据骨骼风化程度及埋尸点的土层情况,死亡时间,应在一年之前,大抵是永乐二十四年春季。”
这个结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
活埋,这是何等残酷的刑罚!
另一边,元元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她先是小心地将那块蜀锦残片用清水润湿,用柔软的毛刷轻轻拂去表面的浮尘,然后将其摊平在铺着白绸的托盘上,借助窗户透入的朦胧光线和一枚水晶放大镜,仔细审视。
“夫君,你看,”
她招呼梁铮近前,指着残片上的纹样,“这金线牡丹的绣工极其精湛,金线的捻度、牡丹花瓣的层叠走势,都非普通织工所能为。
还有这边缘的‘沈’字绣印,针脚细密均匀,是用了心的。”
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拥有这等手艺,又姓沈的织工……范围应该可以缩小很多。”
接着,她又拿起那些腐朽的青布碎片,虽然布料本身已脆弱不堪,但其编织的纹理仍依稀可辨。
“这种‘双经双纬’的织法,经纬线交织紧密,形成的布面比寻常平纹布要厚实耐磨一些。
我记得……江宁本地,好像只有城西的‘福记布庄’出产这种料子,因为他们家有一台祖传的改良织机,专织这种布。”
就在这时,殓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秦泰掀帘而入。
他依旧是那身利落的锦衣卫常服,带来一身外面的热气。
“梁兄,”
秦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探查后的确定,“织坊周边那片桑园,我亲自去看了。
埋尸点的土色确实与周边有异,更为板结,夹杂的杂物也少,像是回填土。
最重要的是,旁边那棵老槐树的树根,有几根已经紧紧缠绕并穿透了骸骨的脊椎骨,这种程度的共生,绝非一年半载能够形成,确认是刻意选址埋尸,时间不短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已凭借锦衣卫的权限,暂扣了织坊库房近两年的所有出入账册。
周瑾不是说去采买丝线吗?正好查查,库房里是否异常支取过蜂蜡、铁索这类东西。”
他的作用清晰明确——利用身份优势,提供场地勘察的权威结论,并控制关键的几本账册以供梁铮查阅。
正说着,赵彦茹派来的心腹家仆也赶到了,呈上一份抄录工整的文书。
“梁大人,梁夫人,”
家仆恭敬禀报,“这是我家夫人查阅了江宁县近五年黄册后,特意筛选出的记录。
永乐二十四年三月,籍贯沈家村的‘沈阿福’,年二十三,职业登记为‘锦记织工’,备注栏写着‘外出未归’。”
沈阿福!
锦记织工!
与蜀锦残片上的“沈”
字绣印,以及元元对织工手艺的判断,完美契合!
梁铮与元元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震。
这条线索太关键了!
几乎可以确定,这具无声的骸骨,就是那位失踪一年多的年轻织工——沈阿福!
“去沈家村!”
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