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破庙藏秘(1 / 2)
春末的雨水渐渐停歇,破庙内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经年香火的味道。
梁铮命人点亮更多烛火,跳动的火光将密室照得通明,也将墙上斑驳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如同摇曳的鬼魅。
元元小心翼翼地捧起那本"
复仇日志"
,泛黄的纸页在指尖出细微的脆响。
日志的第一页用工整的楷书写着:"
洪武三十一年冬,漕粮十万石不翼而飞。
父遭构陷,含冤入狱。
母悲恸而亡,姐弟离散。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
"
十月丙子,张、李、王、刘、陈五人夜访杨知府,携重礼。
"
元元轻声念着,烛光在她专注的面容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父疑其与漕粮失踪有关,欲上报总督衙门"
日志详细记载了当年那桩漕粮案的真相。
张敬之等五人利用漕运监管之便,将十万石漕粮偷偷变卖,所得赃款用于打点上官、购置田产。
时任漕运令史祝渊现端倪后,准备上书揭。
五人得知后,竟联手伪造证据,反诬祝渊监守自盗。
梁铮不禁拍案而起,震得烛火摇曳:"
好一个颠倒黑白!
这些国之蛀虫!
"
更令人指的是,日志中记载知晓内情的仓管员试图为祝渊作证,却被五人灭口,尸体沉于漕运码头之下。
那一页的笔迹明显颤抖:"
仓管员李公遇害,尸沉江底。
五人分赃,各得白银二千两。
"
日志中还记录了林砚的成长经历。
十岁时与姐姐失散,被江南富商林氏收养。
长大后偶然在养父的书房中现当年漕粮案的卷宗副本,才得知家族冤情。
他试图通过正当途径申诉,却现当年的凶手个个身居高位,官府对旧案置之不理。
"
永乐三年,赴应天府申诉,被衙役逐出。
永乐五年,上书刑部,石沉大海。
"
日志中的字迹在这里变得潦草而愤怒,"
既无公道,唯有用自己的方式讨回。
"
就在这时,元元突然指着日志的某一页:"
夫君请看这里!
"
只见那一页上画着一个奇特的梅花状符号,旁边注着一行小字:"
钥匙在梅枝下。
"
众人立即在密室中仔细搜寻。
赵彦茹眼尖,现供奉的梅花枝似乎比其他的要粗一些。
轻轻转动,竟从中空的花枝中取出一把精巧的铜钥匙。
这把钥匙打开了一个隐藏在供桌下的暗格,里面整齐地放着祝渊当年的办案笔记和五人贪污的原始证据。
"
这些证据足够定他们的罪了!
"
元元激动地说,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纸页,仿佛能感受到二十年前的冤屈。
然而,就在他们仔细清点证据时,庙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锦衣卫缇骑浑身湿透地冲进来,连行礼都顾不上:"
大人,不好了!
刘岳大人刘岳大人自缢身亡了!
"
众人立即赶赴刘府。
春雨后的庭院里,梨花花瓣沾着水珠落了一地。
刘岳的尸体还悬挂在书房梁上,旁边放着一封"
认罪书"
,详细承认了当年构陷祝渊的罪行。
梁铮仔细察看后却皱起眉头:"
这不是自杀。
"
他指着认罪书的字迹,"
虽然极力模仿刘岳的笔迹,但在转折处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