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寒门嫌犯(1 / 2)
东宫毒墨案悬而未决,压力如山般压在梁铮肩上。
朝中已有风言风语,甚至有人将矛头暗指向与太子政见不合的汉王,但缺乏实证,一切皆是猜测。
就在此时,东宫太监李忠忽然战战兢兢地提供了一条线索:他想起太子侍读、出身寒门的杨永杰,约莫半月前,曾以“字迹不佳,欲临摹太子笔迹以精进”
为由,向他借过同一批次的墨锭,且借用时间颇长,次日才归还。
李忠当时并未多想,如今事,越想越觉得可疑,尤其联想到杨永杰近来似乎因求官不顺而颇有些怨怼之言。
这条线索立刻引起了重视。
梁铮下令,即刻逮捕杨永杰。
杨永杰被从太孙府带走时,满面惊惶,连呼冤枉,声称自己确实借过墨,但绝未下毒,只是单纯临摹,并有多位同僚可证明他借墨期间一直在值房未曾外出。
然而,除了李忠的指认,一时间竟找不到其他直接证据证明他清白或有罪。
一个寒门士子,无根无基,似乎成了完美的替罪羊。
消息传到元元耳中,她却总觉得此事透着古怪。
她不信一个寒门学子有如此大的胆量和能耐在东宫之物上动手脚,更可能的是被人利用做了替死鬼。
她深知梁铮办案重证据,此刻若无反证,杨永杰处境危矣。
心念一动,元元决定亲自去探一探。
她寻了个由头,伪装成杨永杰老家的远房表亲,带着些寻常礼物,前往杨永杰租赁的、位于京城陋巷中的家中“探视”
,实则是想寻找蛛丝马迹。
杨家清贫如洗,四壁萧然,只有杨妻抱着幼子垂泪不已。
元元温言安慰之余,目光敏锐地扫过屋内。
她注意到墙角书桌上,放着几锭杨永杰平日习字所用的墨,看上去灰扑扑的,质地粗糙。
元元借口要替杨永杰找些旧日文章以证其勤勉,上前假意翻找,实则拿起那墨锭仔细观看,又用手指捻了捻磨出的墨粉——入手粗涩,色泽灰暗,与东宫那批“和兴斋”
墨锭的细腻温润、黝黑亮泽截然不同!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元元脑海:若真是杨永杰下毒,他何必用如此劣质的墨来临摹太子笔迹?直接用那毒墨岂不更方便?这更像是有人用了一锭同样来自“和兴斋”
的、却未下毒的墨,换走了有毒的墨,既完成了栽赃,又避免了提前暴露毒墨!
真凶定然是能轻易获得“和兴斋”
墨锭之人!
她的目光再次扫过斑驳的土墙,忽然被墙上贴着的一张用于遮灰的旧年历吸引住了。
年历的背面,依稀是某家店铺的广告宣传页,上面印着“和兴斋”
的标记,旁边还有一个特殊的、类似花押的“王”
字标记!
元元心中猛地一跳!
这个“王”
字标记的样式,她似乎在梁铮书房的某份卷宗里见过——那是尚书府幕僚王修润的私章样式!
王修润与“和兴斋”
关系匪浅!
她不动声色地安慰了杨妻几句,留下些银钱,便匆匆告辞离去。
回到梁府,元元立刻将自己的现告知了刚刚回府的梁铮。
她将自己的推测和盘托出,并详细描述了那个“王”
字标记。
梁铮听着,眼中闪过惊异与赞赏的光芒。
他接过元元凭记忆粗略绘下的标记图样,仔细端详,果然与王修润的私章极其相似!
这无疑是一条重大线索!
他抬起眼,看着元元因奔波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忽然问了一句与案情似乎无关的话:“今日你去杨府…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元元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