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大宋文坛那些事儿 文苑英华爆笑编撰记(2 / 4)

加入书签

铉(感激地说):“多谢先生慷慨相助,先生的藏书真是丰富啊!”

文人(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能为编撰《文苑英华》出一份力,是在下的荣幸。

这些诗文都是我多年来的珍藏,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徐铉等人在文人家中仔细挑选着诗文,突然,一位助手现了一署名李白的诗,兴奋地念了起来。

助手(激动地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好诗啊!

这肯定是李白的佳作,一定要收录进《文苑英华》!”

徐铉(皱了皱眉头,疑惑地说):“这诗确实是好诗,但我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呢?我记得李白的诗风格豪放飘逸,这诗虽然简洁质朴,但似乎不是他的典型风格啊。”

【这时,民间文人走过来,笑着解释道。

文人(笑着说):“大人有所不知,这诗其实是唐代另一位诗人的作品,只是被误传为李白所作。

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故意停顿,卖个关子)”

【众人都好奇地看着文人,等待他揭晓答案。

文人(得意地说):“这位诗人叫李小白,是李白的远方堂弟,他的诗风与李白有几分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这《静夜思》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众人听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徐铉(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差点闹了个大笑话。

看来我们在收集诗文时,一定要仔细甄别,不能被误传所误导啊。”

第三幕:编撰分歧

时间:雍熙元年(公元984年)

地点:编撰《文苑英华》的书局

人物:李昉、扈蒙、徐铉等一众文臣

【经过两年的努力,众人收集到了大量的诗文。

此时,他们聚集在书局,开始对这些诗文进行筛选和编纂。

【李昉坐在主位上,看着堆积如山的诗文稿,清了清嗓子。

李昉(严肃地说):“如今,我们收集到的诗文众多,接下来就要进行筛选和编纂了。

大家对如何收录诗文,可有什么想法?”

文臣甲(抢先站起来,激动地说):“我认为,应该多收录那些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诗文。

这样的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才能彰显我大宋的文化底蕴!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么美妙的词句,简直是千古绝唱!

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收录!”

文臣乙(不屑地撇了撇嘴,反驳道):“我却不这么认为。

诗文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空洞无物、只追求华丽辞藻的文章,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像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百姓的疾苦,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价值,才应该被收录进《文苑英华》。”

文臣甲(生气地瞪着文臣乙):“你这是在贬低那些优秀的骈文吗?骈文可是我朝文学的主流,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写得一手好骈文为荣!”

文臣乙(毫不示弱地回瞪过去):“我可没有贬低骈文,只是认为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文学作品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是无病呻吟。”

【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得面红耳赤,其他文臣也纷纷加入争论,一时间,书局里乱成了一团。

徐铉(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大家都别吵了!

听我说几句。

我觉得,我们不能只偏向于一方,华丽辞藻和深刻内涵都很重要。

不同的诗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应该兼收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