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宋缂丝团 一群憨憨的艺术修行(1 / 4)
第一幕:学艺伊始
时间:北宋末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地点:定州缂丝工坊
人物:阿福、阿贵、师傅
【工坊内,摆放着几台缂丝机,墙上挂着一些缂丝成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
阿福和阿贵两个年轻小伙站在工坊中央,好奇地东张西望。
师傅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些缂丝工具】
师傅:(清了清嗓子)你们俩就是新来学艺的?
阿福:(连忙点头,憨笑着)是的师傅,我们可喜欢缂丝了,就盼着能跟您学这门手艺。
阿贵:(附和道)对,对,我们一定好好学。
师傅:(严肃地点点头)缂丝这门手艺,可不简单,讲究的是耐心和细心。
来,先认识一下工具。
(拿起一个小梭子和拨子)这是小梭子,用来引纬线的;这个是拨子,用来把纬线排紧。
【阿福伸手去拿梭子,结果拿了个反方向,差点把梭子掉地上】
阿福:(尴尬地笑)嘿嘿,师傅,这梭子还有点不好拿。
师傅:(无奈地摇摇头)慢慢来,别急。
(又拿起一把丝线,递给阿贵)你来试试把这丝线绕到梭子上。
【阿贵小心翼翼地接过丝线,可没绕几下,丝线就缠成了一团】
阿贵:(着急地)师傅,这,这怎么缠成这样了。
阿福:(凑过去看,忍不住笑出声)哈哈,阿贵,你可真笨。
阿贵:(涨红了脸)你行你上啊。
师傅:(大声喝止)别吵了!
学手艺就得有个学手艺的样子。
阿福,你来帮阿贵解开,然后一起好好学怎么绕线。
【阿福和阿贵忙乎了好一阵,才把丝线解开,在师傅的指导下,勉强学会了绕线,两人满头大汗,面面相觑,又看看手中歪歪扭扭绕着丝线的梭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二幕:艰难入门
时间:午后,烈日炎炎
地点:工坊内
人物:阿福、阿贵、师傅
【午后,工坊内热气腾腾,阿福和阿贵跟着师傅学习“通经断纬”
的基本技法。
师傅坐在缂丝机前,熟练地演示着,手中的梭子在经线间灵活穿梭】
师傅:(边做边讲解)看清楚了,这“通经断纬”
,就是要用小梭子按照图案的轮廓,分块织纬,不同颜色的纬线就像这样,只在需要的地方与经线交织,千万别弄错了。
【阿福和阿贵目不转睛地看着,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阿福:(咽了咽口水,紧张地)师傅,这看起来好难啊。
师傅:(鼓励道)别害怕,上手试试,多练几次就会了。
【阿福小心翼翼地坐在缂丝机前,拿起梭子,开始尝试引纬线,可没织几下,纬线就歪歪扭扭,还缠在了一起】
阿福:(着急地)师傅,您看,这怎么老是不对啊。
师傅:(走过去,帮忙解开,耐心地)别着急,手要稳,力度要均匀,梭子的角度也要注意。
再试试。
【阿贵也不甘示弱,坐到另一台缂丝机前,结果刚一开始,就因为用力过猛,把一根经线弄断了】
阿贵:(尴尬地吐吐舌头)哎呀,我太笨了,把线弄断了。
师傅:(无奈地摇摇头,又好气又好笑)你们俩啊,真是一对活宝。
慢慢来,做缂丝最忌讳心浮气躁。
把断的线接上,重新再来。
【两人满头大汗,在师傅的不断纠正下,艰难地练习着,工坊里时不时传来师傅的指导声和两人的叹气声】
【这时,工坊的伙计急匆匆地跑进来】
伙计:(兴奋地)师傅,咱们接了个大订单,要摹缂一幅名家书画,可不得了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