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宋哥窑(2 / 3)

加入书签

粗”

,有的写着“釉太稠,纹断”

窑房里,小豆子抱着柴火,眼睛熬得通红,老周头坐在窑边,手里拿着块残瓷,眉头拧成疙瘩。

小豆子:(往窑里添了块松柴,声音哑)班头,这是第三十七窑了,还是不行——要么裂纹太碎,像蜘蛛网粘了灰;要么裂纹太大,能塞进指甲缝。

石头:(扛着一袋紫金土进来,衣服全湿透了)我按您说的,把胎土和紫金土按七比三掺,胎是沉了,可烧出来胎色黑,跟官窑的“铁足”

似的,就是釉面总跟胎分家。

瘦猴:(手里端着个釉碗,碗里的釉水泛着青灰)我加了南岳来的苦槠灰,釉面是软了,可烧到千度就起泡,裂出来的纹里还裹着釉渣,难看死了。

(老周头把残瓷往地上一放,叹了口气,正要说话,门外传来王货郎的吆喝声。

王货郎:(挑着货郎担走进来,放下担子擦汗)老周头,给你们带好东西了——从越州来的“冰裂纹”

瓷片,听说那边的匠人烧青瓷时,故意让釉面冻裂,再补层釉,你瞅瞅。

(老周头接过瓷片,对着月光一看,瓷片上的裂纹层层叠叠,像冰面碎裂,却又透着温润的光泽。

他突然站起来,抓过瘦猴手里的釉碗。

老周头:(声音颤)瘦猴!

咱们也试“复烧”

先烧一遍胎,让胎定型,再上釉烧一遍,烧到釉面刚裂就停火,趁釉没凉透,再上一层薄釉,接着烧!

瘦猴:(眼睛一亮)对啊!

这样第一层釉的裂纹会被第二层釉裹住,既不会漏,又能看见纹路!

石头:(撸起袖子)那我这就去揉胎!

这次紫金土多掺点,让胎色更黑,衬着青釉才亮!

(当夜,窑火重新燃起。

小豆子守在窑边,手里拿着根细铁丝,每隔半个时辰就伸进窑里,量一次温度。

老周头、石头、瘦猴围在窑外,看着火光映红夜空,谁也没说话。

(天快亮时,小豆子突然喊起来:“班头!

釉面裂了!

刚裂!”

老周头立刻让瘦猴端来薄釉,用小勺小心地从窑口浇进去。

又烧了一个时辰,窑火渐渐熄灭。

(开窑时,四人都屏住了呼吸。

窑里摆着一只盘口瓶,胎色黑,釉面呈青灰色,上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裂纹里透着淡淡的金黄,像金丝镶嵌在瓷上。

小豆子:(伸手想摸,又缩了回来)这裂纹……像画上去的金线!

比官窑的瓷好看多了!

老周头:(轻轻抱起瓶子,眼泪掉在釉面上)咱们……咱们成了!

就叫它“金丝铁线”

咱们宫束班的“哥窑”

,成了!

第三幕:御前献瓷,憨心传世

时间:秋末,巳时

地点:汴京皇宫,崇政殿

人物:老周头、石头、瘦猴、小豆子、宋哲宗(二十岁,穿龙袍,眼神温和)、赵监官、李学士(五十岁,翰林院学士,懂瓷器)

(幕启:崇政殿上,宋哲宗坐在龙椅上,李学士站在旁边。

老周头抱着用锦缎裹着的盘口瓶,石头、瘦猴、小豆子跟在后面,三人紧张得手都在抖。

赵监官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怀疑。

宋哲宗:(笑着说)老匠人,听说你带来了不一样的青瓷,呈上来看看。

(老周头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缎,盘口瓶放在玉案上,阳光透过殿窗照在瓷瓶上,“金丝铁线”

的纹路清晰可见,青釉如冰似玉,胎底露出的黑边,透着沉稳的质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